《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原文翻译注释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作品介绍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6卷第23首。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九月。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原文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

  作者:唐·王维

  言从石菌阁,新下穆陵关。

  独向池阳去,白云留故山。

  绽衣秋日里,洗钵古松间。

  一施传心法,唯将戒定还。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注释

  1、谢:犹言致意。

  2、言:料,知。石菌:即石囷,衡山七十二峰之一。

  3、穆陵关:故址在今湖北麻城县北。穆陵关为瑗公入京途中经行之地。⑩池阳:汉县名,故城在今陕西径阳西北。池阳唐时曰涇阳,属京兆府。

  4、故山:指衡山。

  5、绽:缝补。

  6、钵:僧人吃饭用的器皿。

  7、传心法:谓禅宗“以心传心”之法。《坛经·行由品》:“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一谓菩提达摩(禅宗初祖)“欲令知月不在指,法是我心,故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

  8、将:持,持守。戒:佛教为出家和非出家的信徒制定的戒律。定:佛家谓“定”为“心一境性”,即心专注一境而不散乱的精神状态;在中国,“定”往往与“禅”(即“静虑”)连称为“禅定”,指通过精神集中、观想特定对象而获得佛教悟解的一种思维修习活动。戒、定与慧合称三学,它概括了佛教修习的全部内容。此处盖以“戒定”代指三学。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九月。衡岳:南岳衡山。此诗崔兴宗有同咏。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作者介绍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同崔兴宗送衡岳瑗公南归》繁体对照

  卷126_23同崔興宗送衡嶽援公南歸王維

  言從石菌閣,新下穆陵關。

  獨向池陽去,白雲留故山。

  綻衣秋日裏,洗缽古松間。

  壹施傳心法,唯將戒定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京兆   阳西   麻城   心法   衡山   以心传心   佛教   诗作   禅宗   注释   原文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