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学习法

  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一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上初一的同学来说,由小学没有文言文到初中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投入很大,到收效甚微。高中文言文是高考的一项重要题型,所考查内容均为课外文言文,如果孩子在初中没有打好文言文学习的基础,学习会更为吃力。

  在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那么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按照“三步走”的学习方法,更快速地提取出文言文中的有效信息。那么,“三步走”究竟怎么走呢?

  第一步:不求甚解识大意。当拿到一篇文言文时,我们要先粗读一遍,掌握文章的大概意思,遇到不会的字词跳过去,直接阅读下文。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一篇文章信息的提取能力;二是当遇到不会时,学生会纠结在那里,失去了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那么,当我们大致读懂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还是不能完全地理解文言文的深意,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

  第二步:咬文嚼字解字词。第一遍粗读之后,不会的字词就像是平坦路上的小石子一样,把我们的双脚咯的生疼,在这一步中,我们要扫除这些限制我们的障碍,彻底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在这一步中,学生要结合书下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并积累这些字词,为以后的文言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深入思考求真意。我们阅读文言文是为了读懂它,并且明确它告诉我们的关于人生的道理。我们古代的祖先是非常具有智慧的,这种智慧往往通过文言文和汉字传递给我们,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掌握古人的智慧,把它应用到作文或是生活中去。

  课外文言文一周一练:

  晋平公(1)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2)学,恐已暮(3)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4)?”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5)?”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6)!臣闻之:少而好(7)学,如日出之阳(8);壮(9)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10),孰与昧行乎(11)?”平公曰:“善哉(12)!”

  (选自西汉刘向编《说苑》)

  [注释]

  (1)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

  (2)欲:想要。

  (3)暮:晚。

  (4)何:为什么。炳烛:点燃蜡烛照明。炳,光明,显明。乎:呢。

  (5)安有:哪有。为人臣:做臣子的。戏:戏弄。

  (6)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是“盲臣”。安敢:怎敢。

  (7)好;喜欢,喜好。

  (8)阳:阳光。

  (9)壮:壮年,古人三十岁以上为壮年。

  (10)炳烛之明:点燃蜡烛照明。

  (11)孰与昧行乎:比摸黑走路哪个好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2)善哉:好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美文   古诗文   文言文   晋国   国君   日中   善哉   壮年   好学   课外   注释   中考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