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必考渔家傲内容

  在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题往往会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一些必背的文言文更是考试中的重点。下面是有关2015中考语文必背文言文:《渔家傲》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原文】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翻译】

  译文一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声音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孤单单的城门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远隔万里的家乡,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之日无法预料。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出征的人不能入睡,将军连头发都白了,战士们流下眼泪。

  译文二

  一入秋季边塞风光多么奇异,雁行阵阵南飞衡阳不肯停息。

  军号和着四面边声一齐响起,崇山峻岭之间,落日将烟雾飘动孤独的城紧闭着。

  一杯浊酒暂且慰我故土之思,功业未建男儿无颜回归故里。

  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哪里能安然入睡,将军士卒白了头发泪流不尽。

  译文三

  秋季到来,西北边塞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南飞避寒,没有半点恋意。

  号角连连,马嘶风号,万千层峦叠峰里,云雾弥漫,夕阳西下,天际一片橘黄,孤城紧闭。

  斟上一杯浊酒,遥寄远在万里的思乡之情,功名尚未立,又怎么敢盘算回乡的日期呢。

  听惯了幽怨的羌笛声,见惯了秋霜满地,远在边塞守边的战士在夜深人静时久久不能睡,辗转反侧,将军和战士们又长了些许白发,热泪满眶,唔呼。

  译文四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睡,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重点字词】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塞下:边地。风景异:指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衡阳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雁至此不再南飞。见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十五。

  ·边声:马嘶风号之类的边地荒寒肃杀之声。角:军中的号角。⑤嶂: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长烟:荒漠上的烟。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勒:刻石记功。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羌管:羌笛。霜满地:喻夜深寒重。[1]

  衡阳雁去:“雁去衡阳”的倒语。相传北雁南飞,到湖南衡阳为止。

  ·边声:边境特有的风声,乐声和马嘶声等。

  ·角:军中的号角。

  ·千嶂:崇山峻岭。

  ·长烟:荒漠上的烟。

  ·羌管:羌笛。羌族乐器的一种。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内之杭爱山。

  ·勒:刻石记功。据《后汉山?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燕然未勒:指边患未平、功业未成。

  【同步练习题】

  《渔家傲》练习题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参考答案:

  1.异

  2.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衡阳雁去指大雁向衡阳方向飞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未勒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后汉书》记载有窦宪追击入侵的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达标测试】

  1.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是。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

  答:

  3.词作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

  答:

  4.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

  5.文化积累:

  "衡阳雁去"指:

  "燕然未勒"指:

  6、诗歌欣赏:(4分)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燕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故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诗歌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2)、根据诗意,请回答下面问题(2分)

  下阕抒发的感情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笔力雄健,感情沉郁。(2分)

  10."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2分)

  21.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6.开启智慧泉,赏析古诗词。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答题。(3分)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限2个字)。(1分)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秋思》,回答7-8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四)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9、你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2分)

  20、从"长烟落日",你想到了学过的哪两句诗?(2分)

  2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一)品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然后完成第6题。(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①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限2个字)。(1分)

  ②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词的下片中"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D、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9.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下列三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1分)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一)阅读范仲淹《渔家傲》,回答7-8题。(5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

  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

  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3分)

  答:

  参考答案:

  1.异

  2.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词作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润笔深厚,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大雁都知道回家,人何尝不想回家呢?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衡阳雁去指大雁向衡阳方向飞去。湖南衡阳县南有回雁峰,相传秋末冬初大雁向南至此不再南飞。

  燕然未勒指没有建立破敌的大功。《后汉书》记载有窦宪追击入侵的单于,"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而还。

  6.(1)D(2)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一)4分。各2分

  9、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10、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21.(1)D(2)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6.(1)雁去(1分)(2)C(2分)

  7、B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四)19、睡觉(2分)2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2分)21、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6、①雁去②C

  9.(1)本题2分,一点1分。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本题1分。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答对其中一点得全分,若答"交代时令特征"或"借景抒情"、"渲染气氛"之类的内容,也得1分)(3)本题2分。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全分)

  (一)7、B8、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2分)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美文   古诗文   文言文   大漠   浊酒   边塞   壮阔   大雁   落日   中考   白发   将军   悠悠   风景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