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但有樽中若下》翻译赏析

  《西太·但有樽中若下》作者为宋朝诗人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但有樽中若下,何须墓上征西。

  闻道乌衣巷口,而今烟草萋迷。

  【前言】

  《西太·但有樽中若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六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诗是写乡关之思,并兼写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意。第二首诗直接抒发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情,并隐含有对王安石的惋惜之意。诗用六言,含思婉转,明朗流利。

  【注释】

  ⑹樽:酒杯。若下:酒名。吴兴(今浙江湖州市)若下村,产酒出名,故以村名代酒名。

  ⑺墓上征西:曹操年少时自述志向,希望博取封候,做征西将军,死后得以在碑上题“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见《三国志·魏武纪》)。这里以墓上征西比喻身后留名。

  ⑻乌衣巷:东晋时王、谢两大世族在金陵的宅第所在地,位于今南京市东南。唐刘禹锡《金陵怀古》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王安石罢政后居住在金陵,作者故用乌衣巷为喻。

  ⑼萋迷:迷茫的样子,形容草繁盛。

  【翻译】

  只要杯中总有美酒,墓上征西将军的字样又何须追求。听说现在的王荆公府宅,如今已烟草凄迷令人生愁。

  【赏析】

  第二首诗直接抒发对王安石的怀念之情,并隐含有对王安石的惋惜之意:只要有吴兴若下村所酿的美酒在手,就足以自娱一生,河必像曹操那样至死还不忘记流芳百世呢?乌衣巷口曾经是煊赫一时的王谢两族所居住的地方,现在不也是满眼荒烟野草,景象全非吗了?苏轼的言下之意实际上是指王安石不应当担当宰相之位并大兴新法,而应当以在野之身潜心学术,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一般久对于王安石的看法:既对王安石一的.人品学术甚为推崇,又极力反对新党大力推行的变法运动,认为新党所作所为扰乱了百姓的生活,只是聚敛钱财而已。苏轼对于新法也多有抨击,在这首诗中他对王安石的评价仍然秉持着原来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湖州市   金陵   煊赫   新法   野草   美酒   惋惜   烟草   将军   巷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