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反七步诗》对比阅读

  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曹丕免他一死),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的伟大)。下面是《七步诗》《反七步诗》对比阅读,欢迎参考阅读!

  [甲]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解说]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乙]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反七步诗》赞扬了‘萁’甘愿自毁,化作灰,做‘田中肥’,帮助豆成为席上的佳肴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立意跟《七步诗》相反.”

  阅读: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羹 ( )漉菽( )( ) 釜( )

  2.[甲]诗中,曹植巧比妙喻,诗中用豆比喻 ,用萁比喻 ,同根生 指 相煎指 ;[乙]诗中的豆成了 ,萁 变成了 。

  3.[甲]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形象地说明了 的道理。

  4.[乙]诗后两句的意思是 。

  5.[甲][乙]两诗的写作角度不同,曹植写[甲]诗是希望 ;郭沫若写[乙]诗是歌颂 。

  6.曹丕与曹植本是亲兄弟,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想到曾经与他争夺过太子地位的曹植,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召曹植进宫,对他说,你不是文思敏捷吗?好吧,你走七步作诗一首,诗成则罢,诗不成别怪我把你处死。曹植闻此言观此状,心潮澎湃,他会想些什么?请试着写一写。

  曹丕听了曹植的《七步诗》,他又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请你试着写一写。

  参考答案:

  1.gēng lù shū fǔ

  2.曹植 曹丕 曹植和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 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席上的佳肴 灰,成了田中肥

  3.我俩本是亲兄弟,为什么煎熬这么急 兄弟之间手足情深,不应互相猜忌、倾轧,而应互相帮助、和睦相处(意思对即可)

  4.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意思对即可)

  5.兄弟间不要自相残杀 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6.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美文   古诗文     郭沫若   豆萁   同胞兄弟   亲兄弟   佳肴   比喻   诗歌   皇帝   残酷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