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小的哥,留守小老人散文

  儿子元旦前就按捺不住激动,一个劲打电话催促我早点回家。那语气很像一个留守家园的小老人,我倒像一个野惯了的“孩子”,时刻需要小老人的牵挂和叮咛。

  几天后,儿子又打来电话,吞吞吐吐中,我才知道,元旦那天,做了整整一年的哥的儿子,活拉得正顺手,大小钞票塞满票夹子时,与过路行人抢道发生争执,被膀大腰圆的两个爷们拽下车,一顿胖揍,儿子被打得鼻口穿血,眼外角裂开一条口子,缝了数针。

  我得知后,心痛不已。我埋怨儿子,元旦出事儿时咋不告诉我,儿子说自己能挺就挺,免得你那么老远跟着担心。我问当时有没有报110?儿子说来不及了,几句争执人家就动手,那其中一个人就能打扁了他,何况两个都上,他本能地护住车、护住脸,好悬伤了眼睛。

  我受不住地问个没完,儿子电话中,明显透露出人单势孤的悲凉。同时我隐约感受到儿子做的哥后的顽强。当听到我问起他不愿提及的人——那个在家乡同一片蓝天下,却从不闻不问的父亲时,他的声音即刻诚惶诚恐:“我谁都不指望,看我在家乡一亩三分地能不能活下去。”

  我不该触痛儿子的心,我急忙说对不起,他那边也马上掉转话锋,且带有自讽的`嘲笑:“妈妈,我品好了,开这一年的士车,平均俩月挨一次揍,一次让我比一次长见识,我不知再挨几次揍,能转过运气。以前是我追尾、未打转向灯,现在我都改好了,还是……呵呵,也许我这辈子就是挨揍的命!”

  我举着电话扑簌簌地掉着泪,嘴上却劝慰:“你像妈,一定是脾气大,招惹了人,以后再遇事,先微笑,马上再说对不起。”儿子答应后,又问我啥时买火车票?他要亲自开的士车接我,我说还有几件事需要办完。

  放下电话,我的心再也沉稳不下去了,白天加紧办计划中的事,晚上,无论看书还是梦境中,担忧时刻袭击心头:儿子现在在牡丹江小城哪一段路上,拉什么样客?年轻雅嫩的他会不会又出什么危险?车票买好的当天,发信息告诉了儿子,他很快回信息:“呵呵,太高兴了,我得赶紧收拾收拾屋子!”

  又一个小老人的语气。这不得不使我想起十几年前,遭受婚姻暴力的我,满脸泪水地搂过小半腿高的儿子,一字一句对他说,妈妈想逃跑,妈不想有一天疯癫在大道上,不认得妈妈的龙龙,被人指使,路上追打疯妈妈;妈妈很想让儿子看到一个永远称职、永远给儿子母爱的妈妈。儿子那时也是这样小大人似的糟糟懂懂地点着头:“妈妈,儿听懂了,儿在家永远等一个好妈妈回来,不是疯妈妈。”

  童贞的儿子背起书包上学了,接送他的却是疼他爱他的奶奶。那段时光留给我的是对他永久的愧疚,直到儿子九岁,才被我接到身边。这时我加倍地补偿培养,希望他将来成名成才。儿子从画画、书法、到舞蹈,又从木吉他到摇滚电吉他。他很努力,中学一毕业,为了不给当妈的添负担,懂事的他学王宝强,走向北京群众演员、自己闯荡的路。当每天汇报所努力的结果,和第一次拍戏得到四十元报酬的成就感的快乐,我欣喜地鼓励他不挣钱也要坚持下去,一定要成为第二个王宝强。当孩子最终感到无望想放弃时,我直言不讳地告诉他,不当上个什么星什么家,永远别回来见我。

  老家姑妈得知后,菩萨般地劝慰:“天下妈妈都像你那样逼孩子当这个星那个家,世上就没有普通人了。我觉得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人品好、本本分分比什么都重要,听说群众演员还有演死尸的,你就忍心让孩子在外……”

  一番话使我清醒,准许孩子回来时,他却回了东北老家,他说以后哪也不去了,和同学小超一起留守家园,在家乡做点事。

  得知儿子学车,我一百个不同意,因为司机这份活多么令人担忧……他爸爸却唯一一次赞助了他。儿子学车后又要买车,我仍然担心一片的拒绝。无奈,在小超的带领下,儿子自谋出租车司机工作,做起了小的哥。

  即将跨入第二个本命年的儿子,经自己的努力,终于在家乡有了一席立足之地。想着虑着,火车上的我,一路沉浸在即将迎来儿子开车接站的幸福中。

  火车终于将我带到美丽的牡丹江小城,站台上,英俊帅气的儿子朝我所在的第九节车门紧紧收视着,我大声喊龙龙。儿子那一贯模仿孙红雷似的玩酷的脸,一下子转为小时候清纯的的微笑,只惜眼角伤口未愈。“妈妈!”随着喜悦的叫声,儿子几步跨到我眼前,接下两个大包,问道:“妈,你看儿现在学会微笑了吧?”

  我欣慰我点头,我很少当面夸他。我径直跟他走出检票口,来到一辆红色的士车前,儿子熟套地打开后车门,将包裹放进去,又麻利地打开前车门,手臂潇洒地做着请的手势:“妈妈,请坐!”

  我尽量绷紧欲笑喷嘴的核桃纹脸,钻进车里。儿子“碰”的一声关上门,走向他的座位,轻松带车起步,驶出火车站白护栏,等来绿灯,儿子一个潇洒的转动方向盘,红色的士车像艄公两臂驾驭的小船,一下子融入繁华路面。儿子又同所有“马路虾”一样,面带微笑、目视前方地驱车向前驶去。

  一曲“牡丹江啊牡丹江,你是花的江……”,我非常喜爱的歌曲,在儿子舞弄的录音机里响起。我用余光窥视儿子那乳臭未干的孩提般的脸,心中默喜:十几年前,这个还穿着开裆裤,坐在我的倒骑驴车里,跟着叫卖“苹果啦,毛毛钱俩了……”的鼻涕娃,由某天的小大人,到恋家乡的小留守老人,如今已成长为牡丹江市一名成熟的小的哥了。我为牡丹江水孕育了自强自立的好后代而自豪;为满路面井然有序的的哥们而骄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美文   散文   的哥   牡丹江   老人   的士   车门   家乡   儿子   成熟   妈妈   孩子   电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