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丰满内部景观散文

  “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滴——;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曾经是我童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每天中午,草草吃过午饭,去班主任老师家,边听“小喇叭”边问问题。老师的弟弟和我同班,老师安排我给他补课,他背课文我听故事,相彰易得。

  那是我最原初的阅读,读的多是小人书。老师为我们满世界借书,讲台上一个大木箱,没有哪一本超过一天。开始大家轮流看,后来干脆听我讲。外加学校组织批林批孔活动,大量的稿子需要背诵,小小的年纪出口成章。二年级,大队高音喇叭热播《杨家将》、《水浒传》。三年级,爸爸给我买来《雷锋的故事》,三天,从头读到尾。五年级,花47.6元买来《红楼梦》上中下三本,边品学网边注音边背诵。那时,“四人帮”刚被打倒,读书还是可有可无的点缀,没有教师指导,没有考试督促,读书成为锻炼智力、陶冶情趣、充实精神的乐事。

  上师范后,要来班主任老师的借书卡,学校图书馆的'书翻个遍。当时,我从成千上万本书中挑选关于教育、心理、文学、美学、诗歌、哲学等方面的书,中午一个馒头充饥,下午放学后接着挑,往往挑着挑着就达到三四十本,带回教室,一周看完。

  1984年当上老师后,阅读成为常态。老校长为我们订阅200多种杂志,放在他办公室的长条桌上,随时借阅。他在每本书的封面粘上一条提示标签,书中重要内容一目了然,节省了阅读时间。久而久之,自己渐渐发现,阅读丰满了作为教师的自我内部景观:不再屈从、适应、并按照“应试”的导引去努力、去竞争,有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园。

  和学生共读是每天的必修课。经、典、文每天一段,长板、短板、快板、慢板,一个主题带4篇精品,推送4篇习作,打破知识至上的语境,读写联动,用?“是什么”、“如何做”、“为什么”的练笔来思考“我是谁”的问题。

  然而,当“分数”肢解着阅读内在联系的时候,教与学不可避免地走向分离,走向碎片,自我的主体性和自身完整也在分离和碎片化的过程中沦落。回望自己,毕业三个月,执教《鸬鹚》在全市大赛中一举夺冠,自己的名字和鸬鹚一起飞入千家万户。学生家长慕名排队把学生交给我……“小段阅读”、“三环节阅读法”“三步快乐写作”、“创意作文法”让我们班的成绩在全国实验班中遥遥领先;并先后与香港、澳门、日本及国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还为日本学生讲课,为四川孩子讲课,为全国语文名师引路,与教育专家同课异构,多次在国家、省大赛中夺冠。然而,内观自我,吃惊地发现,自己一直在技术层面打转,把分数看作教育流通的货币,将“教与学”一起存在于知识之中,而非灵魂里。《道德经》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教育沦落在应试中,上士渺然难寻。

  阅读是内心景观的映射。从形而上,以整一性看待阅读,发现真正的阅读既拥抱所有事物所依赖的生存网,又拥抱身陷网中那些恰好对我们认知事物有益无害的事实。这让我们看到,阅读是在读自己,读我们与现实的联系,这种联系正如我们身体和万物的联系一样深不可测,既有显见的,也有隐性的。如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是恢复自身认同、重获生活完整的力量,是迎接超验性主体的喜悦,是参与知与未知教与学的永恒共舞。

  阅读,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是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最伟大、最直接,信手拈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美文   散文   道德经   乐事   景观   鸬鹚   上士   日本   丰满   老师   生命   发现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