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杂技梦想的散文

  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讲述的是香港艺人林嘉欣到河北吴桥杂技学校参观。片中有一段林嘉欣和杂技小学员邵梅的对话。

  看到四岁的小邵梅辛苦地做着仰卧起坐、单手俯卧撑,还翻了许多个跟头,林嘉欣问小邵梅:喜欢这个(杂技)么?小邵梅潇洒地抹一把泪花,用一口稚气的'吴桥话回答:俺喜欢!俺爹俺娘把俺送到这里,就为了练好这个,成个角儿。

  林嘉欣又问她家里情况,她说: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个妹妹在上学。林嘉欣问她,愿意让她也来这里么?邵梅低下头说:不愿意。

  视频看到这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刻,视频中又开始回放小邵梅练功时的情景,汗水滴滴答答,疼得咧着小嘴,眉头紧皱,艰难地报着数:一、二、三……

  那声音既让人心疼,又让人感动。小小孩子,就懂得扛起一个家啊。

  或许和练杂技的孩子有缘。星期天,我路过双井王,又见到一个杂技小院。院子里十多个孩子,最大的也就十三四岁,小的估摸也就四五岁。

  他们个个瘦的不行,有一组正在练骑独轮车,一次次摔倒,一次次爬起;另一组在打螃蟹,翻跟头。只有一个孩子在练钻桶,屁股先坐进空桶里,然后身子折在一起,从桶这一段钻出去。这看得我目瞪口呆——他怎么做到的?

  课间休息,天气阴冷得厉害,孩子们都进了屋。三个孩子趴在棉垫上,头挨着头,玩起了游戏机。几个孩子打开电视机,看的是老版《笑傲江湖》。另几个大点的,则仰躺在床上,聊起了天。

  聊半截,有两个起来,说要比试比试,拉开架势,开头还掌来拳去,没一会儿就摔在一起。他们睡的,都是上下铺,两人一床,被子薄薄的。屋里只有一个小煤球炉子,门窗透风撒气。吃的是馒头熬白菜,稀饭照得见人影儿。

  但他们很用功,吃完饭没怎么歇着,就又开始练了。班头告诉他们,谁先练好了,谁就能跟着团出去,见世面,挣钱。

  这就是他们的目标,也是他们父母的愿望——每月来学校送一袋子面,就是为了让孩子好好学,学好有出息,过好自己的生活。

  想起班头告诉我的一句话,他说,杂技,也就是耍玩意,就是当年吕洞宾师祖给杂技艺人们留下的一碗饭,这就是要饭吃的手艺,想发大财,几乎不可能。

  在吴桥,很多人家对杂技的认识,还停留在这样的想法。他们早早地把娃们送去练艺,他们舍家撇业、走南闯北、风餐露宿,好几代杂技人为之坚守。

  杂技,虽然风光背后,心酸无比,但确实养活了一代代吴桥杂技人,给了他们快乐,给了他们韧劲,给了他们梦想与希望。

  而我们看到的惊险奇绝的杂技节目,是他们梦想在无形中的放大。这,应该就是杂技精神的伟大。(刘耐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美文   散文   杂技   吴桥   笑傲江湖   独轮车   班头   翻跟头   梦想   奇绝   孩子   视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