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德民先生散文

  邵德民何许人也,山间一退休教师也。先生自称是秦岭闲翁,可他的生活却充实得犹如成熟的果子般饱满。退休后,他作务果园、照看孙子,偶尔老友约去喝茶聊天下棋,但他最乐意做的事儿还是写字,就像画家丢不下画笔,裁缝丢不开剪刀,习惯使然。逮空儿就写几笔,否则会一天不自在的。

  先生幼时因受启蒙师熏陶,喜欢看蒙师提笔铺纸挥毫的洒脱劲儿,特别羡慕老师的一手好字,在心里播下了写好字的种子。即使生活再艰难,他也要省下钱来买笔买墨拜师练字。后来教书几十年,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越习越精,功夫十分了得。他是我们当地十里八村数一数二的书法家,没有谁的诗文书法能出其右,身上兼着陕西省民间书画协会研究员和副秘书长的职位,其书法作品获过许多奖项。

  先生对孔夫子因材施教的理念甚是推崇。他说学生就像百花生长,各有性情,做园丁的一定得摸透各种花的脾性,才能修剪得法,让个个成才。爱学生是为师者的灵魂,只有巧用心思把娃们的兴趣习惯培养起来,才会让他们受益终生。小学阶段识字量大,想让学生把汉字记牢写好又不觉得生厌,就得进行汉字趣味教学,对难掌握的字或易混淆的字,分类编写出活泼有趣的顺口溜让学生识记。再编些活动手腕手指关节的保健操,字写累了就教孩子念口诀做保健,字词积累就成了学生兴味盎然的乐事。每年他接手一批新生,第一节课下来,学生总会自得地夸口说:“我们语文老师的字牛得很,简直亮瞎你等的眼球!”那师道威望,一下子就在学生中竖起来了!

  值得称道的是先生教过的每届小学毕业生,个个字写得漂亮精神,当地中学的老师时常以我们村学生写的字当模板,这样口口相传,先生自然成了写字名师。直到现在,每年假期里慕名把孩子送来先生家里练字的家长络绎不绝。字写得再丑再慌的孩子,经过先生耐心细致严格地调教、训练,一个假期坚持下来的孩子,写的字都会脱胎换骨,令人刮目相看。写字的信心一树立起来,孩子自然少了厌学心思,令家长头疼的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好字影响人的一生,先生的功德真是“春风化雨源头水,育得桃李花满蹊”!

  因事寻找先生,便来到先生老居拜访,看见他正在为村里要结婚的'人家拟写喜联。他写对联不喜翻书用现成的,而愿意根据主家当时的情境现编词儿。只见他凝神静思一会儿,就捉笔在手,先在草纸上写下腹稿,在裁纸调墨的当口再溜几眼对联,略作沉吟修改后,随即就笔走龙蛇,淋漓泼墨,顷刻间,一幅喜联就写成了。

  先生是个健谈的性情中人,因和我聊得投机,原本只想请先生写一幅字,可他却写得兴起,一气呵成竟为我写了四幅字。还为条幅“书韵悠长”即兴创作了“书犹古琴,韵高怡情,悠然萦怀,远惠子孙”的藏头诗。墨行中灵动的笔法变化,虚实映衬的气韵,呈现在挥毫点墨间的率真顽皮,以及他敏捷的才思,令我啧啧称奇!

  先生说写字是一种很好的健身养气的方式,每日若干张字练下来,筋骨活络,气血畅通,眼不花背不驼蛮精神。他对欧柳颜赵等名家的字均有研习,在博采约取之中自创一体,只求写得随心所欲自在率性。村里红白喜事新居落成的对联,只要乡亲登门,就一定应承下来,也不收取资费。一次乡邻硬把票子塞在他口袋里,他生气佯装收下,送客出门时乘其不备又把钱一把塞进他的胸口,让对方红着脸半天掏不出来。先生说人情永远比钱金贵。

  拜别先生出来,忽见路边枝柯遒劲的老梅树上刚开的腊梅,朵朵精神,暗香扑面而来。“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的句子一下子冒上我的心头。眼前这老树著新梅,不就是邵德民先生艺术生命的化身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美文   散文   秦岭   乐事   喜联   汉字   对联   村里   自然   精神   孩子   学生   邵德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