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道别的日子现代散文

  (一)

  初到青岛,在火车还未到站时,凭窗瞭望,便已看到了海的辽阔与氤氲的气息。然后是鼻息之间(甚至是脸庞)感觉到的那么一种大海所独有的咸湿的味道。而之前的热气蒸腾在这一刻仿佛都已随着这骤来的召唤,变得不在重要了。

  到站的时候已是下午四点左右了,尽管是六月的天气,虽说不冷不热,可对于东北人而言还是隐隐有热浪翻滚的不适。但不管如何,还`是先安顿下来才是真,随后是继续拖着疲惫了近一天的身体找个临近的落脚点,而其他事只好等明天喽。

  异地夜晚降临时,已是酒过半酣了,独自享受着青岛独有的蛤蜊(当地叫嘎啦)与青啤也是不错的夜晚。只可惜还未等好好的品尝美味,便已是一阵阵的困意席卷,想想,还是睡觉要紧吧!

  而当真的回到旅店,却又睡不着了……

  (二)

  一宿的睡眠说不上好与坏,就像是人生说不上怎样一般,梦想与现实或许总是差距过大,即使是理想,也得在你应有的位置上。然后走在陌生的街头,总是感觉转身太难。

  处在那个时候的我,真的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与无奈,而自己又无可奈何!那既然都来了,何不多多少少的欣赏一番呢,若不,真的有些对不起自己呢,呵呵!

  当然,前提是在办完事以后。

  (三)

  办完事以后已经是午后两点钟左右了,然后一个人略显匆忙的.直奔“栈桥”而去。沿路的风景也是不错的,宽阔的马路,高耸的楼宇,尤其是接近目的地时,眼中尽是一片波涛浪涌的景象,海天一色,人海共戏,你说不上是人在海中嬉戏,还是海在人间嬉戏。而就在不远处,由岸边直向海中央延伸着的是一条宽宽阔阔的道路,路的尽头是一座二层结构的八角亭,斗脊飞檐,琉璃瓦覆盖其上,在骄阳的辉照下,显得熠熠生辉。

  这里不愧为青岛最有名的景点之一,周遭到处都是人流涌动,抬望眼,亭子正中一块竖着的匾额,上书迴澜阁三字,字不知道是谁提的,也不知是提于何时,只记得此处始建于清末时期,是用于官员巡视后在此休息的地方。

  而一个人独立于栈桥之上,凭海临风,看远山近水,当真不虚此行。

  (四)

  因要赶最后一班列车的缘故,所以时间真的很紧迫,随着如织的人流出了栈桥以后,便匆忙的背着包赶往下一处,也是在附近不远的地方:康有为故居。

  康有为故居是一处德国式的小洋楼,地势较高,虽临大道,却因地势而有闹中取静之意。无论康的为人究竟如何,至少其生前也是维新的先驱,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我亦想有这么一处独辟蹊径的所在,居市区而不喧嚣,临海而又不是那么的近,不管出行还是自处都很便捷。

  (五)

  辗转了两个地方虽距离不算远,但因之前的匆忙错过了饭口,看看时间还是有富余的,没别的,找地方吃饭。

  一天的时间过的总是很快的,还未曾来得及过多的流连与告别,天却已近黄昏,想想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或许是当真不愿离别吧,结果是错过了归途的车程,无奈只好再找地方下榻了。

  当安排好住处以后,黑暗已悄悄的笼罩在了这个海滨的城市,彼时,离住地不远处的道斜对面的一处排档已是杯盘罗列,聚饮成欢了。而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我却有种颇觉落寞之感。

  (六)

  夏去秋来,转眼间已隔三月有余,尽管青岛之行略有仓促,亦不无遗憾的成分,但回忆那个美丽的海滨城市自己所留下的足迹,亦颇感欣慰。

  虽然只匆匆的停留了两天,且第三天又因疲累而不愿动弹,可对于这座城市的总体印象是美好的。

  就在这段时间里,我时常想,等有机会还是要再一次去的,再一次绝不会匆匆的去,匆匆的来,匆匆的没有道一声再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美文   散文   浪涌   栈桥   青岛   地势   故居   紧迫   匆忙   日子   时间   地方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