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之姿随笔

  巍巍华夏文明万古长青,以古木之姿傲然于世,便得百年繁郁,荫庇万世。

  何为古木之姿?当是木之根越扎越深,立足传统;而树的枝条向四方延伸,不断长出新的嫩叶,开辟出更为广阔的天地。

  五千年的历史如同那古木,每个时代文化的兴盛不仅来自根的给养,更来自每一片叶子的延伸。唐宋古文运动,复古的外衣下,实是对文坛调整革新的翘首以待。靡丽文风的影响,使文学与文人思想停滞,而回归传统并做出变革则为医治浮华之风的`妙方。于是,文风质朴而形式传统的散文终占了唐宋文坛半壁江山,在传统的土壤中开拓出新的意境。

  树木若如那墙上芦苇般“头重脚轻根底浅”,内心则会变得空洞;若一味地汲取养分、拓展根基,而不向上延伸,则会变得笨重木讷,毫无生机。王维将诗画相融,开创了山水画的新时代。他将诗的情思渗进画的意境,使二者交融,完美契合。于是,传统与创新的火花在他的画卷中激烈碰撞,为王维的画点染出一份难以言说的绝妙诗意。立足于传统笔法,王维于意境上开拓了另一片天空。立足传统,也推动着绘画艺术走向未来。

  文化之路何其漫长,而发展向上则是文化古木应有的姿态。只有大胆地想象,以俯视之姿体察传统文化,才能高出传统、优于传统。美国好莱坞的兴起、韩剧的流行、日本动漫的发展,无不印证了这一道理。这些新兴文化扎根原有文化基础,再辅以剧情的创新、技术的进步,才得以吸引千万观众,甚至成为一个国家的标志。它们如同古木枝头最新萌发的嫩叶,于万众瞩目下熠熠生辉。

  千年前屈原慨叹:“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话可用于对理想的追求,也同样适用于文化的发展。

  当今社会复古之风盛行,而我们可曾反思,这股潮流是否如“古文运动”那般,是对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否!它不过是披着传统的外衣,在文化生长之路上不假思索地横冲直撞罢了。此般复古,不但没有立足传统汲取养分,更未拓展出任何有用空间,岂不谬矣!

  古木之姿,当为上下求索,传统之根愈扎愈深,新文化之叶也于枝头熠熠生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美文   随笔   嫩叶   文风   唐宋   养分   古文   文坛   枝头   意境   传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