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史记》之源启未来之航随笔

  虽然市声扰攘,人声鼎沸,但总有一个声音,萦绕耳畔。我知道,那是它,在向我倾诉,如野草般蔓延,如大河般悠长。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曾如是评价它。掀开《史记》的第一页,我仿佛看到一条河流横亘眼前,这汇融纷繁广博的河流,这散发蓬勃生机的河流,涌动着古老悠久的事迹,拍击出惊心动魄的声响。这两千多年前的浪花啊,溅湿了我的记忆,卷起了我的思绪。谁曾航行其上?谁曾岸边徜徉?谁曾击水中流?又有谁,曾歌哭沧浪?王族与平民,刺客与忠臣,山川与舆图,还有缓缓流逝的时间,广袤无垠的空间……隔着滔滔河水遥遥相望。那无数直击人心动人心魄的瞬间定格成不朽,绵延成历史,让如今凝视着书页感触这些古老文字的我们,徜徉在这条雄奇瑰丽的文化长河边,深深感动,久久难忘!我无法离去,唯有痴望寻找,去采撷那些曾经的遗忘。

  俯仰之间,那底蕴深厚的`思想,黄色扉页的华章把我带回那有着“刺客”的时代。我感受到曹沫那赤诚火热之心,其曰“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看到了,诸侯诧异的脸庞,齐桓公慌张的神色,我回到了那个时代。在大国侵鲁亦甚矣的劣势状况下,在齐桓公咄咄逼人的气势压制中,在面对强权的挑战和牺牲的威胁时,我为这“颜色不变,辞令如故”的曹沫鼓掌。合上书页,当今的中国正处于发展的生长点,面对美国的强权威胁,日本的领土挑衅,孤独小岛上的人们呐喊着回家。我们能够做点什么,哪怕只是在心灵中珍视,让它成为一簇不息的火焰,为纷乱的世界局势点燃新的光亮,指出光明的方向。

  在河上划桨前进,我看见那荆轲正携地图匣走进秦皇大殿:脚步铿锵,眼神坚定,那是亡国之恨;因为有恩,他终已不顾,只是为了挽救内无骨鲠的燕国。临危受命,大义凛然,意气风发,怒发冲冠!当他对天地怨喊,对秦王冷笑,侠士的品性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试问当代中华之子民,谁敢向强权发出挑战,谁能牺牲小我换回一国之安定。即使那股侠士之气即将消失殆尽,滚滚五千年不朽精神难道不该由我们中华的子孙后代来弘扬?掩卷思及,我热泪盈眶。

  今天的世界,是被修改得严丝合缝的报告,难以寻觅诗和远方。我站在钢筋水泥的城市中央,看着鳞次栉比的大厦,看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只能想象《史记》中涌出的河流,河流中的浮沉:那倏忽而过的事,英名永留的人,那中断的对话,成谜的结局。这条河在流向人史的方向上奔涌着,也不断汇入新的文化支流。我渐懂得了,它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劈开了陡峰峭崖,席卷着整个世界。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精神,鼓舞华夏儿女寻找自我的精神,也映照出未来的模样。它滔滔无尽,延绵不灭。我们在书卷中品读,在长河里遨游,延续着这份精神,接受了新的使命。我们,一群血管里早已融入了这条河流的人儿,吮吸着,感知着,曳着缓缓流动的历史向前航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美文   随笔   史记   秦王   骨鲠   山川   侠士   强权   刺客   中华   河流   精神   未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