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长相思·其二》赏析

  长相思·其二

  李白

  日色x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

  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

  【注解】:

  1、赵瑟:相传古代赵国的人善弹瑟。瑟:弦乐器。

  2、凤凰柱:或是瑟柱上雕饰凤凰形状。

  3、蜀琴句:旧注谓蜀琴与司马相如琴挑故事有关。按:鲍照有“蜀琴抽白雪”句。

  白居易也有“蜀琴安膝上,《周易》在床头”句。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王

  琦注云:“蜀中桐木宜为乐器,故曰蜀桐。”蜀桐实即蜀琴。似古人诗中常以蜀

  琴喻佳琴,恐与司马相如、卓文君事无关。鸳鸯弦也只是为了强对凤凰柱。

  素:白色的生绢。

  译文:

  夕阳西下暮色朦胧,花蕊笼罩轻烟,月华如练,我思念着情郎终夜不眠。柱上雕饰凤凰的赵瑟,我刚刚停奏,心想再弹奏蜀琴,又怕触动鸳鸯弦。这饱含情意的曲调,可惜无人传递,但愿它随着春风,送到遥远的燕然。忆情郎呵、情郎他迢迢隔在天那边,当年递送秋波的双眼,而今成了流泪的源泉。您若不信贱妾怀思肝肠欲断,请归来看看明镜前我的'容颜!

  日色入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这几句是说,日色已尽,雾蔼升起,月出东方,其白如绢,闺中思妇,思念征夫,愁而难眠;赵瑟初停,蜀琴欲弹,想起当日恩爱夫妻,团圆好合,而今天各一方,久思不归,何其愁也。第一句写景,第二句写景引出情思,三、四句全写情。情真意切,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评点】

  《长相思》的第二首白描了思妇弹琴寄意、借曲传情、流泪断肠、望眼欲穿的情景,表现了思妇对出征爱人的深情怀念。

  全诗以春花起兴。头两句只有十四个字,却意境无穷:日色将尽,花朵中仿佛蒸腾着缕缕幽烟。黄昏过后,晚月升起,女主人公对月凝思,心绪不平,难以入睡。

  三、四句对仗工整,用琴瑟的声音表达相思之情。“赵瑟”与“蜀琴”相对,古代赵国妇女善于鼓瑟,故称瑟为赵瑟;蜀中有桐木适宜做琴,故称琴为蜀琴。据传,司马相如曾用蜀琴挑逗卓文君。“凤凰柱”与“鸳鸯弦”相对,因为凤凰和鸳鸯都是成双成对的,是男女爱情的象征。这两句暗示出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思念。

  五、六句续写上文,写女主人公想将满心的相思寄托在婉转的曲子中,由春风带给远方的爱人。但她不知道春风能否带去她的情意,于是发出“忆君迢迢隔青天”的感叹。而她昔日那对顾盼生辉的“横波目”也变成了今日的“流泪泉”,说明两个人分开后女主人公经常暗自哭泣。

  结尾两句中,女主人公娇憨地说:“如果你不信我为你思断肝肠,那等你回来看看我镜子中的憔悴容颜就知道了。”其天真、顽皮的样子被诗人刻画得栩栩如生,令人倍加爱怜和心痛。

  本诗弄琴托情,望月起思,缠绵动人,和“人比黄花瘦”的感叹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以春花春风起兴,写女思男。望月怀思,抚琴寄情,忆君怀君,悱恻缠

  绵。真有“人比黄花瘦”之叹。

  这两首诗,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

  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

  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美文   诗歌   司马相如   桐木   肝肠   雕饰   凤凰   明镜   鸳鸯   春风   爱人   思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