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分别的短文章

  和朋友离别是为了再次更好的相遇,祝君安好,愿再次相见时,朋友友情未变。下面是品学网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和朋友分别的短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和朋友分别的短文章1:再见不是告别

  作者:冷诗语

  每个人都有一个多姿多彩的青春,青春里的每一步,未必都是顺利的。人往往在厄运中成熟,在夜风中蓬勃,在生活的漩涡中展示彩虹,在艰难的磨难下奕的美丽。

  可是青春却是如此的短暂,就这么一眨眼间青春就匆匆;我们还未反应过来便已走入了社会,明明昨日欢笑仿若在昨天,但却有恍如隔世的感觉,这一切是梦么。

  不经意间翻开曾经离别时,朋友们在笔记本上写下的赠言,不自觉的眼睛便又湿润了。我很喜欢其中一个朋友的留言,她说。

  “鸟儿终于展开了翅膀,学会飞翔,飞离地面,亦飞离了又一个熟悉的地方,落下的每一根羽毛四散都是曾经美好的时光。它四散着,却只朝一个方向,那是你的心、我的心、他的心、她的心,它成为我们珍贵的共同的美好时光;无法开口也不能的自私的开口叫别人留下,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谁也不能为谁停留,生命的列车仍在前进也许我将成为你视线中的一道风景,你也将成为我的。但我们都应该坚强,让我们的还稚嫩的翅膀飞翔吧,飞出耀眼的弧度,让天空划过一道属于我们的痕迹,飞得更高更远。也许会经历风雨,也许风暴埋伏在前方,但我更相信,往后的我们会更坚强,使自己足够强大,能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

  离别不代表分开,它是相见的序幕。单一我们有一天能更坚强,更有能力。也请你记住“我心在你旁”,起飞吧,记得不管费多远,一定要叼着我给你的那朵花——勿忘我”。

  人生总是太匆匆,叶在落叶时,终于领悟什么事珍惜,人在离别时,恍然明白什么事思念。正因为有这些我们才会在下一次再见时,变得更坚强,更强大。我们面对每一场离别没有必要去执着的非要去想留住些什么,就如好朋友不一定要天天在一起,只要心连着心,即使隔得很远,也如近在身边。

  是啊!聚也匆匆,散也匆匆,花开花落总无情,唯有友谊永藏心中,再见不是告别,而是开始。所以我们没必要太过于感伤,在下次再见面前,我们会各自努力学会坚强,相信我们都有实现梦想的力量,不要胆怯,向前飞吧!

  关于和朋友分别的短文章2:离别

  作者:海滨墓园

  生活总是不断重复着离别,很少有人停留在一个地方很久很久,我们总是奔波在不同的城市的角落忙碌着工作,为了能在拥挤的人群里站住脚。可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又将怎样。

  我们出生在这个城市,住在温暖的家,这一待就是安稳的十几年,尽管安稳中也会夹杂着离别,当住了几年的老房换上新房,要告别那熟悉的街道狭窄的楼梯和亲切的邻居。还有小学到高中毕业,我们多少次朋友之间的离别,每次告别学校,都会怀念起那张被我写满文字的课桌。每一次六一都会怀念自己第一个节日礼物。但生活中的一切都会与你告别。

  离别

  我们本以为什么都有了生活久这样画上句号时,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在我们与一起放学回家的同学一起在操场奔跑的战友一起吃饭的伙伴离别后,在座城市载满回忆之后。我提着装满记忆的行李去了新的城市认识陌生的人,最后又重复离别的镜头。或许一个不小心在这个城市埋下了爱情的种子,种子可能开花也可能深陷土底。

  就这样我又踏上新的旅途,重复着遇见依旧那些新的故事。我有了一个陌生的工作和新的住处,我以为命运会让我的心平静下来,可那只是暂时的,生活喜欢突然来刺激你的情感,在你习惯这一切之后你再次失去,你得从事新的行业有了一个新的更完整的家庭,就像一句话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每一次离别也会遇到到新的更好的生活。但是离别从未停止,你可能遇到爱人的背叛,亲人的离去。或者大大小小的失恋,曾经的第一次离别可能会痛苦的久一点,直到你内心已经释怀满怀期待的去体验新的生活。

  离别对于怀旧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折磨,因为舍不得或者记性太好把每件事情都记在脑海,记住曾经的故事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可以安慰自己时间过的还很充实,可以用有很多的经历去证明自己并没有虚度时光。不管是谁,都逃不过离别,重复久了心里的承受能力强了也不再害怕离别。

  离别也是生活的真谛,用离别去磨练我们的内心使我们学会坚强乐观期待每一个明天。大胆踏上新的旅途,不能阻止生活中离别,却可以以不一样的心情去面对。离别并不是失去什么,而是给你机会去拥有更多。

  关于和朋友分别的短文章3:每次分离,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作者:康川老师

  依稀记得那天,我们穿着学士服疯狂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里合影留念,衣着民国服的姑娘们穿着高跟与短裙成为校园最迷人的风景线。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可是,在大家都清楚地知道,也许这是最后一天这样疯狂了。当晚班级组织了毕业聚餐,已然有的同窗缺席,问其原因,才知道,各自奔赴前途的火车,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毕业之后,我有好几天都处在忧郁中,心中总有一道黑色的阴影。直到母亲节那天我跟母亲的通了一次话打开了我的心结,母亲说:“毕业早晚都会来的啊,人家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总不能一直待在学校,就不出来工作养家糊口了?”母亲这番朴素的真理点醒了我,一种久违的豁然开朗将我所有的不安与忧郁全部吹散。

  母亲的话还让我想起了少时的我。跟很多同学一样,父母常年在异地工作,将自己的儿女带在身边,读着私立的农民工子弟小学和私立初中。初中学业结束,由于没有当地户口与学籍只能离开父母来到家乡读高中。第一次离别的那天,父母特地请了半天假送我到车。临行前,母亲不住地叮嘱着生活学习,父亲也在一边附和着。而那个时候,一向善言健谈的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仿佛被打蔫了一般。母亲察觉了异样,便对我说:“哪有孩子一直在父亲身边的,在父母身边永远长不大啊!”我缓缓地抬起头,望了望他们,一种叫做坚强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在父母身边永远长不大”,多么温暖的一句话。年少时,父母为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童年,为我们遮阳避雨,生怕受到丝毫的伤害与委屈,长大后,我们不得不离开温室,用身体每一个细胞去感受这个复杂而嘈杂的世界,就像露天的树苗一般,有暴晒、有风蚀、有落叶也有花开。未来的路注定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前行,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一个人默默忍受生活的伤害、猜忌、委屈与无助。

  我们早晚会离开熟悉的地方,去奔赴一个未知的未来。我们总不能一辈子在校园里度过,与同窗离别、与母校告别是一场永远不会违约的承诺。既然分离终会到来,还不如处之泰然、付之一笑,把一腔热情继续泼洒在毕业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同时,也不要忘记把美好的回忆留住,让时光去镌刻每一个瞬间。离别后,同窗、朋友都还会联系,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重逢。各奔东西,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大一暑假,我在苏州一家商贸公司做了两个月的销售工作。经过一个星期的入职培训,我很快被安排到公司的销售部,由于我的工作热情和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很快就在实习生中脱颖而出。一个月之后,在公司月底大会中,我奇迹般地取得了业绩第一的成绩。那段时间,我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在了这份工作上,成为新老员工一致夸赞的榜样。后来,主管为了培养新人,调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女生来到了我的邻座。与其他同事不同的是,她不太愿意与别人交流,很多时候她总是默默地低着头做着自己的事,休息时,也只是一个人默默地发呆,眼神中充满着一种对未来的迷茫与恐慌。

  后来,我主动帮助她解决了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她也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即使这样,她也只是愿意跟我言语片句,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友谊吧。一个星期过去了,我成为了她办公室里唯一愿意交流的朋友,可是,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在一个宁静的下午,当我午休后回到公司,邻座所有的用品都已经搬空,没有留下任何她的痕迹。

  那次不告而别后,她辗转去了另外一个城市,做过保险、做过售楼、也做过小买卖。我不知道这些年她经历了多少嘲笑与挫折,不也知道他忧郁的眼神下隐藏着多少不安与对未来的恐慌,我只知道,她一直在寻找她的理想之地,一直在跌跌撞撞中寻找着方向。去年春节,我拨通了她的电话,得知如今的她,在一家公司做业务主管,并已为人妻,并在城市里买房定居,遇到了一个爱她的老公和一个可爱的宝宝。我问她:“那次分离,你为什么没有对大家道别呢?”她说:“因为当时我刚毕业一种处于焦虑不安中,我想去更远的地方看看,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职业。”

  仔细思量后,我并没有因为她的那次的不告而别而耿耿于怀,因为在未知的社会中,她远离喧闹的人群,只是为了捍卫他内心仅有的一份平静。我理解她,并支持她。

  每个人都好比一条直线,在世界的某一角落、某一时刻我们会不期地产生出交集,但没有谁能保证我们会不分离。分离,我们都需要面对。

  人的一生,无非是不断地相识、相知、相离,而即使相离难免,我们也要在晴天之后将那些负面的感怀蒸发,将合分看透。重要的是释怀,感恩,忆存。

  前不久,我的好兄弟小杨给我来电:“兄弟,现在有个政策,去西部支教数年后,回来之后就可以顺利地成为一名公务员,我很想去,但是又舍不得你们,舍不得离开家。”说罢,仿佛时间凝固了一般,沉默了许久。我说:“没有什么舍不得的,去大胆追求你想要的生活吧,我们会一直等你回来的!”

  不管时隔几个春夏,不管分离时多么满怀悲伤,都希望此时的你找准人生的方向,把握住人生的精彩,把灿烂的盛开带回我们相识的地方。

※本文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美文   散文   优美   朋友   同窗   坚强   母亲   美好   父母   身边   地方   城市   工作   文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