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代表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原文翻译及赏析

  唐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⑴,涵虚混太清⑵。

  气蒸云梦泽⑶,波撼岳阳城⑷。

  欲济无舟楫⑸,端居耻圣明⑹。

  坐观垂钓者⑺,徒有羡鱼情⑻。

  注释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端居:闲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9)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只能白白的产生羡鱼之情了。这是隐喻想做官没有途径,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张丞相能相助一臂之力。羡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

  译文

  译文一:

  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想要渡湖却苦于找不到船只,圣明时代闲居又觉愧对明君。

  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译文二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

  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诗歌赏析

  孟浩然早年有志仕进,曾人京求仕,失意而归。唐时,士人要进人仕途,必须有达官贵人引荐。此诗是诗人写给张九龄的,希望张荐引他。张九龄在唐玄宗时曾任中书令,封燕国公,后因事徙岳州,孟浩然此时游经岳州,故作此诗。

  全诗先写景后抒情。

  前四句以景物点出“望洞庭湖”的题意,展示了诗人所望的洞庭湖的壮观远景。这时已届八月之秋,湖水涨满,一片汪洋浩瀚,水天相接,洞庭湖与太空混而为一;湖上迷蒙,似乎整个洞庭湖都笼罩在云梦泽所蒸发的水汽之中;湖里波翻浪涌,其磅礴的声势,使整个岳阳城都受到震撼。这几句写出了洞庭湖的雄伟壮阔,空蒙浩瀚的撼动乾坤的气势,也表现了诗人此时爽朗开阔的胸襟。

  后面四句由写景转人抒情表志,透露出以此诗“赠张丞相”的心意。先以“欲济”一句承接上文写景,似乎诗人在叹惜没有船可以渡过洞庭,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后面“端居”一句方表露出真意。两句意思说:我要进人仕途可是没人引荐,在这圣明的时代闲居独处真是有愧啊。最后两句运用《淮南子》“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的典故,说独坐着看别人出仕,而自己空有这种愿望,没有这种机会。说得十分委婉,没有直接提出要求,而实际正是要求张九龄为他的出仕出力荐引。

  全诗借景抒怀,表现了诗人积极用世的思想,希望在政治上得到援引的.心情。

  诗人写此诗匠心独运,与一般干谒诗不同。先从写景人手,写雄伟壮阔的景观,暗寓自己的心志。然后以“欲济”一句作为过渡,既承接前面写景,又巧妙地转人抒怀。而在抒怀之中,没有直接说出请求荐引的话,而是运用比喻和典故,委婉地表明了自己的希望,而请求荐引之意也无须直接表白而自明了。

  此诗不仅抒情婉转巧妙,写景也很出色。诗人紧扣诗题,突出湖水,不写其他。用“平”字写出湖水涨满之后,以广阔的太空、云梦泽和雄壮的岳阳城与之映衬,又用“涵”、“蒸”、“撼”等字加以点染,从而显出了洞庭湖水的雄伟壮观和震撼乾坤的气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因之成为咏唱洞庭湖的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美文   古诗文   古籍   洞庭湖   丞相   淮南子   云梦   岳阳   译文   代表作   湖水   抒情   原文   诗人   天空   孟浩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