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议论散文

  佛道儒三教中,道教儒教是国货,佛教是舶来品。孔子曾学礼于老子,道教比儒教历史更悠久。在封建社会中,佛道儒三教各有用处:“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

  道教创世最早,但在民间百姓中影响很小,因为“修身”是贵族的事,平民百姓以“温饱”为目标,即使是富豪也与“修身”无缘。最后,道教在民间仅剩天师画符、巫婆跳神。现在各地所剩道观寥寥无几。

  儒教历史悠久,那只是文人的事。“贫民子弟十年寒窗,一朝考中状元,招为驸马”,历来只是宣传而已。除了山东曲阜,全国文庙还剩多少?儒家本身并没有成“教”,是历代皇帝逐渐升级大捧孔子为圣,再为神。真正提出“孔子创教”的是清末的康有为,结果爆发了“五四运动”。

  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改国号为贞观元年。他因姓李,采取了“兴道抑佛”的政策,唐太宗说:“今李家据国,李老在前。”就在这一年,唐僧西行取经被朝廷拒绝。玄奘法师偷出凉州,被朝廷通缉。但他偷出玉一门关,闯过烽火台,孤身坚持西行。当他在印度得到佛教界巨大成功后,唐朝廷改变了看法。唐代帝王开始更理智地看待儒佛道三教,虽然骨子里都以儒学为立国之本,但出于现实政治的'需要,他们乃利用佛、道,甚至把佛教、道教排在儒教之前。

  佛教主张,不管是谁,只要自我修心,死后都可升天,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因此佛教在平民百姓中有广阔的市场。《西游记》说唐僧奉唐太宗旨意西行取经,是对唐太宗初始“兴道抑佛”的掩盖。《西游记》中没有一点儒教文圣孔子、武圣关羽的影子,还把道教放在陪衬地位。太上老君(老子李聃)仅在天宫炼仙丹,五庄观镇元大仙是“地仙之祖”,而佛祖的体系乃是“天仙”。

  唐僧西行取经不但是普及佛教,也为佛教中国化打下基础。观世音菩萨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声音的菩萨”,为避唐皇李世民讳,改成观音菩萨;中国宋朝以前,观音菩萨是男性,法号“慈航大士”,后来变为女性;观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己任,专管人间百姓皈依正果,因此在民间的影响极其深远。《西游记》中曾经吃人无数的猴妖也能皈依正果成佛,对民间百姓信奉佛教有极大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美文   散文   西游记   儒教   西行   道教   孔子   唐僧   佛教   平民百姓   正果   议论   民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