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详解

初中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详解

  读文段: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 山川 草木 虫鱼 鸟兽 往往有得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 险以远 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 山川 草木 虫鱼 鸟兽与奇伟 瑰怪 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 遇汤武 今天下尽桀也 而君纣也 桀纣并世 焉能相亡 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 孰与君少长 良曰 长于臣 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 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依总分:

  例〔4〕、孔子曰 益者三乐 损者三乐 乐节礼乐 乐道人之善 乐多贤友 益矣 乐骄乐 乐佚游 乐宴乐 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现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总结: 以上这些就是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析,抓住其中的这些要点内容,我们才能在初中语文文言文的学习中得到更好的效果。所以,还是希望大家能够认真掌握上面这些要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美文   古诗文   文言文   奇伟   山川   桀纣   句读   语气词   虚词   语感   文言   文中   详解   初中   技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