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即时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句子。

  (1)愁与恨之类,原是一种抽象的情意,看不见,摸不着。李清照的《武陵春》化虚为实,语意新奇,描摹愁思的绝妙佳句是____,__。

  (2)辛弃疾的《破陈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充分表达作者作战目的和最高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有不少写“雪”的诗篇,请你写出两个含“雪”字的诗句。(要求出自不同的诗篇,课内外均可。)

  答案:(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示例:①雪上空留马行处;②独钓寒江雪。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B.遂用猖蹶

  C.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D.辍耕之垄上

  答案:D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将军身被坚执锐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欲信大义于天下 D.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答案:D

  4.下面四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5.下列各句是补出的省略成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亮时年二十七,乃建(之)奇策,身使(之于)孙权,求援吴会

  B.遭汉未扰乱,(亮)随叔父玄避难(于)荆州

  C.权既宿服仰备(之),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

  D.又自以(之)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

  答案:B

  6.请写出我国四部古代文学名著及作者。

  答案:《红楼梦》-曹雪芹 《三国演义》-罗贯中 《西游记》-吴成恩 《水浒传》-施耐庵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广故数言欲亡( )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答案:(1)屡次(2)难道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答案:于是冒充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顺从百姓的愿望。

  9.从选文看,起义的第一步是___________________;激励众人反抗决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并杀两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0.文中画横线的两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第一句话说明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秦朝地方官吏闻风丧胆,弃城而逃。第二句话说明起义军得到各地人民群众的热烈响应,证明陈胜起义前对形势所作的分析(“天下苦秦久矣”“宜多应者”)完全正确。

  11.这段文字写的是起义开始的情形,能准确表示起义步骤的三个关键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激怒其众并杀两尉召令徒属

  12.回顾全文,有一句话既表现出陈胜豪壮的性格和反抗的信念,又表现出他出众的宣传才能。试将这句话默写下来。

  答案: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人有负盐负薪者

  李延寿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①背之物。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纪纲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jiè):垫、衬。②惠:即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顾州纪纲:回头看着州府的主簿。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跟“以杖击之”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徐喷以烟 D.不以千里称也

  答案:C

  14.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答案:(李惠)让相争的两个人看(从羊皮上打下的)盐粒,背柴的人就主动接受惩罚。

  15.李惠是一个怎样的人?文中的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答案:李惠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语句:“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16.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简要说一说。

  答案:(略)(提示:①做人要诚实,不能见利忘义。②遇事要善于动脑筋。从文中引发出来,且言之成理即可。)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辐腐而轮败( )

  (2)以为车固若是( )

  (3)效而为之者相属( )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

  答案:(1)坏、毁坏 (2)本来 (3)模仿、仿效 (4)理睬

  18.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2)及寇兵侵其境。

  答案:(1)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

  (2)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19.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案: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②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三、作文

  20.请以“书”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提示:①“书”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作文主要内容只要与“书”相关,都符合要求;

  ②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讲述故事,抒发情感,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

  ③题目自拟。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美文   古诗文   文言文   纪纲   兴隆   起义军   下册   羊皮   文中   句子   语句   公子   单元   语文   答案   文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