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诗——《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大林寺桃花》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自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祖上迁居下邽(今陕西)。唐太宗大历七年(772年)诞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小官僚家庭。十二、三岁,避乱越中(今浙江)。由于是在政治混乱、民不聊生的岁月中长大,对普通老百姓的疾苦有所了解。白居易十五、六岁初到长安应试,当他拿着诗文谒见著作郎顾况时,顾况用他的名字和他开玩笑:“长安米价正贵,‘居’也不‘易’!”及至看了他“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后,大加赞赏:“能做这样的好诗,‘居’亦‘易’矣。”29岁时,参加进士考试,以第四名及第。后授官盩厔县尉、翰林学士、左拾遗等,因直言敢谏,元和10年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马,在九江居留3年多的时间内,经常往游庐山,吟咏很多,并在北香炉峰下,修筑草堂。后出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及刑部尚书。晚期,他随遇而安,息事宁人,极言直谏的拾遗风采消失在“乐天知命”的状态中 ,他的诗反映人民疾苦,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极受推崇,是我国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唐武宗会昌6年(846年)卒,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香山宋》等。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他曾建造一条有名的堤,名叫白堤。

  《大林寺桃花》简介

  这首七绝是一首纪游诗,817年(元和十二年)作者于初夏作于江州。诗意是说初夏时节诗人来到大林寺,山下四月已是大地春回,芳菲已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盛开的桃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诗词鉴赏   诗词专题   描写春天的诗句   长恨歌   大地春回   新郑   香山   桃花   洛阳   长安   疾苦   初夏   诗人   春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