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1 国有林场的现状分析

1.1 林场收支不平衡

国有林场的生产生活经费原由政府财政供给变为自付盈亏,现今林场的经济来源主要是依靠木材的销售收入。由于当下木材销售市场疲软,木材销售价格低迷,加上生态环境逐渐受重视,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呼声越来越高,基于这种形势,很多区域都在实施禁止砍伐树木的政策,这样就使国有林场的经济来源受损,使林场无法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运作,虽然有些地区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补助,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很多国有林场都在负盈利经营,生产经营举步维艰[1]。

1.2 林场土地纠纷、毁林行为频发

国有林场在划分林场界限时,虽然与林场周边附近乡、镇、村、屯都签订界限协议。有些国有林场所签的协议不够健全,导致界限划分不清,以及随着土地资源的紧缺及土地的大幅升值,附近的村屯民众以与林场协议不完善为由强占争抢林场的土地资源。

1.3 林场管理体系不完善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有林场原有的管理体系已不适应当下的经济大环境,地方政府没有及时出台相关的有关林业的改革政策,工资和工作能力不相匹配,无法提高林场员工工作积极性,无法使其认真负责地进行林场的各项工作。此外,由于林场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使国有林场人员流失大,很难留住高水平的人才。而林场现有的员工文化程度较低,不利于林场的技术提升和发展。此外,国有林场在编的人数过多也是其存在的问题之一,很多岗位的闲置人员多也加重了林场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了国有林场的发展[2]。

1.4 国有林场基础设施落后

林场都是地处偏远山区其住房、水、电、路、通信比较落后,有的地方水、电、路、通信都还没有开通,严重影响了林场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制约了林场的发展。

2 改善国有林场当前现状的对策

2.1 开展新的经营项目

基于国有林场的资金短缺的问题,林场的领导干部应开阔思路,积极探讨出解决资金问题有效可行的策略。利用林场本身的优势和条件,全面开展多种的经营模式,抛弃旧的生产制度,增加多种模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可以采用股份制、招商引资等方法,积极开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国有林场收入。

2.2 完善国有林场的管理制度

国有林业的管理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按照其管理模式必须实行场长负责制,在生产、管理、经营中站主导地位。作为场长应科学的组建企业干部团队,完善林场的管理制度,在人事管理方面上应打破原有领导和基层人员的界限,优化林场各部门的人事安排。大力开展聘任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要划分责任、制定目标、分配任务等,并定期对各个部门人员进行考核,设置奖励和惩罚的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摒弃以往平均分配的工资待遇结构,构建有竞争的、积极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提出对林场有建设性的建议,大力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共同推动国有林场的发展。

2.3 完善协议,严厉惩处毁林行为

国有林场在林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农业的建设,生态环境的维护的贡献极大。所以,地方政府应将林业中的问题放在首要位置,保障国有林场的权益。要大力开展林业的宣传活动,将林业的政策、法律法规、森林法普及到周边的村屯,杜绝违法占地现象,严厉惩处偷伐林场树木、毁地坏林的行为。关于界限协议的签订,林场相关负责人应将协议严谨化,同时在边界处立碑将界限划清,避免因界限不清导致纠纷。执法机关要加大执法力度,从根本上减少国有林场案件的发生[3]。

2.4 加强林场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国有林场发展纳入同级政府发展规划,要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同级政府建设计划,加大对林场道路、供电供水系统、管护站点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落实国有林场职工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政策。

3 结 论

国有林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为国家的建设,生态的平衡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目前国有林场的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备受瞩目,笔者站在国有林场现状的角度,探究出了相应对策,旨在推动国有林场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农林学论文   林场   村屯   界限   林业   协议   员工   人员   政策   经济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