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

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形势分析及对策

郧西县是十堰市山羊养殖大县,是湖北省政府、省计委确定的马头山羊种源生产基地,全国马头山羊的原产地和主产区http://wWw.LWlm.Com。马头山羊具有个体大、性情温驯、生长快、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屠宰率高、肉质鲜嫩、膻味小、口感好、繁殖率高、杂交亲合力强等优点,已正式颁布为国家肉皮兼用型优良地方品种,是郧西县最具地方特色最有名气的一张畜牧名片和品牌,填补了十堰市国家级畜禽品种的空白,可与世界公认最为优良的肉用波尔山羊相媲美。多年来,在湖北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国内知名养羊专家亲临指导及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十堰市畜牧兽医局课题组等组成的“马头山羊品种培育”课题攻关和产区干群的努力下,马头山羊品种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品种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山羊饲养量从1980年10.40万只发展到2011年的50.67万只,出栏从1.86万只增长到25.10万只,分别增长了3.87倍和12.49倍,实现经济收入2.26亿元,占全县畜牧业总收入6.11亿元的36.99%。但与省内山羊养殖县市横向比较,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仍存在规模不大、进展不快、政策引导乏力、产业推进困难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山羊产业规模、品牌、效益、产业链的形成和提高。

1 产业发展及品牌建设现状

郧西县养羊历史悠久,长期以来,一直是山区农村产业中的重要项目。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举全县畜牧业之力,把山羊产业摆在县域特色与优势品牌的位置,在政策上重点倾斜、项目上重点支持、产业上重点培植、资金上加大投入、技术上强化指导,使山羊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品牌优势进一步凸现,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1.1 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1)项目推进有力。1994 2000年,郧西县争取并实施了湖北省政府、省计委下达的“马头山羊基地”项目;2001 2003年,实施了湖北省政府下达的“马头山羊基地二期工程”项目;2003 2005年郧西县委、县政府实施了“千人千户种草养羊示范工程”;2005 2007年实施了国标委下达的“马头山羊标准化示范区”项目;2007年,湖北省政府来郧西调研,针对郧西县经济发展,下达2007(52)号“关于支持郧西县加快发展的会议纪要”中明确,从2007年起,连续4年每年下拨发展马头山羊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共计800万元;2006 2009年,配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十堰市畜牧兽医局课题组完成了科技部下达的“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利用中试与示范研究”项目和《马头山羊》国家标准的研制;2010年,湖北省科技厅下达的“郧西县马头山羊规模化健康养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项目及2011年“石漠化治理”项目正在实施中。通过项目建设,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加快了科技创新步伐。

(2)饲养技术水平提高。在全县推广标准化山羊“1235”模式,实行改栏、选配、种草、驱虫、补料技术。改牛羊混养、垫草沤肥的土羊栏为吊楼式、三面墙、一面敞、夏有通风舍、冬有越冬室的标准化羊栏。解决了养羊有史以来疾病难控的“倒栏”现象,极大降低了山羊发病率和死亡率;实行种公羊异地串换和选种选配措施,提高了品种质量,避免了近亲繁殖;推广人工种草和饲料青贮、微贮技术,解决了冬、春缺草的问题,保证了饲草的常年均衡供应;定期驱虫和育肥前驱虫,消除了寄生虫的感染和危害;釆取放牧 补饲、集中育肥上市等关键性技术,充分发挥和提高了山羊养殖综合效益。截至2011年,全县建设标准化山羊“1235”模式864户,在山羊产业发展中起到了较大的示范带动作用。

(3)饲养数量增长。2011年,全县山羊饲养量50.67万只,出栏25.10万只。比1980年分别增加了3.87倍和12.49倍;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加了2.75倍和4.34倍。山羊养

殖实现收入2.26亿元,占畜牧业总收入36.99%。

(4)板块经济逐步形成。全县已建山羊养殖小区42个,人均养羊1只的乡镇有7个,人均养羊3只的村有15个,年饲养山羊200只以上规模养殖户有36户,年出栏30只以上大户2 752户,出栏山羊13.72万只,占全县山羊出栏量的54.66%,形成以土门、香口、店子、关防、湖北口、景阳、六郎、马安等乡镇的山羊生产特色板块经济区。

(5)规模养殖有序推进。2011年,郧西县建设省级以上标准化规模山羊养殖场5个。其中国家“菜蓝子”(畜禽类)项目郧西县勇胜羊场已获得达标验收, 建设年饲养量10 000只、出栏5 000只以上规模羊场1个,年饲养500 1 000只、出栏300 600只羊场4个。

(6)新品系培育有重大突破。以波尔 ×马头 组合→波马F1 ×马头 回交固定,培育马头山羊新品系已见成效。2009年12月,在湖北省科技厅《马头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项目技术鉴定会上,郧西县选育的4538号马头种公羊体重达到125kg;种母羊平均体重达到45kg,体高、体长平均值分别较选育前提高5cm、8cm,体重增加5 8kg,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其可与世界优秀肉羊品种波尔山羊相媲美,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7)肉食品加工技术成熟。依托湖北省政府下达的“马头山羊基地”二期工程项目,1997年郧西县畜牧局建立了“郧西县天源名特畜产品开发中心”,主要加工山羊肉制品,已开发的“源元”牌食品有涮羊肉、羊肉串、马头羊珍、火锅羊肉、羊肉馅等系列产品,获得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十堰市旅游商品。全县有加工企业4家,年生产加工能力60t左右,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研制能力。

(8)专业合作组织起步。2011年,郧西县发展山羊专业合作社4个,各类经纪人45人,他们积极组织种羊、肉羊外销,给加工企业提供肉羊货源和初级产品。如六郎乡刘家平山羊专业合作社组织社员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给困难社员赊销羔羊、种羊,回收肉羊。山羊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发挥服务功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网络和运作机制。

1.2 品牌建设成绩斐然

马头山羊是郧西县一大优势品种资源,1985年正式列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3年4月,湖北省《马头山羊》地方标准由湖北省质监局发布实施;2003年9月,湖北省举办首届种羊展示(展销)会,郧西县选送的马头种公羊、种母羊分别获得同类地方品种第一名;2003年11月,郧西县在店子镇成功举办首届“马头山羊节”;《马头山羊饲养与疫病防治技术规范》项目获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2009年,以郧西马头山羊为研制标本的《马头山羊国家标准》于5月1日正式http://wWw.LWlm.Com在全国发布实施﹔2009年7月,郧西“源元”牌马头羊汤制品亮相江城,热销于武汉市农博会,受到与会商家和消费者极大的关注和青睐;2010年4月,农业部颁发了“郧西马头山羊”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0年10月,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注册了“郧西马头山羊”地理标志集体商标。2010年1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赵有璋教授、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羊学会分会理事长张英杰教授等专家应邀参加了在郧西县召开的《马头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项目技术鉴定会,对马头山羊品种资源保护和新品种培育给予了极高的学术评价;2011年6月,郧西县《马头山羊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项目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邀请养羊专家实地考察指导及媒体宣传,马头山羊品牌闻名全国。

2 存在的问题

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专家认可。但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存在产业徘徊不前、增速缓慢、推进艰难等重大难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http://wWw.LWlm.Com

2.1 外部因素

(1)农村城镇化影响。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定居。以郧西县城关镇为例,2000年人口约6万人,2011年常住人口在10万人以上,其中三成以上人口来自县内农村迁入。加之农村集镇建设、搬迁扶贫等项目,使原乡村农业人口外迁率达30% 40%,有的边远村、组人口外迁率甚至达到60% 70%,其中大部分为山羊主产区,致使山羊养殖户下降约30%以上。

(2)外出打工及其他产业的影响。2011年,郧西县外出和季节性打工人员约12万人,占县内年报农业常住人口44.3万人的27.1%。且外出打工人员基本上是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有经营能力的青壮年,而留守在原地的绝大多数是老人、妇女、儿童,无山羊养殖和经营能力,此外,蔬菜、桑蚕、烟叶产业具有生产周期短,劳动强度小等优点,致使原来一部分山羊养殖户改转其他行业。尽管肉羊价格年年看涨,实际养羊户及山羊饲养量却在下降。

2.2 内在因素

(1)产业增速缓慢、徘徊不稳。由于外部环境影响,山羊产业近年增长乏力。2006 2011年山羊饲养量分别为34.40万、33.20万、35.40万、48.90万、44.50万及50.67万只,出栏分别为13.80万、14.10万、14.70万、22.30万、19.40万、25.10万只,饲养量年均增长2.71万只,出栏年均增长1.88万只。产业发展增幅不大、高低摇摆。

(2)政策引导与带动作用不明显。2002年以来,郧西历届县委、县政府把马头山羊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多方争取项目和资金,力增做大山羊产业。在2006 2010年五年中,直接投入山羊产业发展资金1 000多万元,这些资金由政府投入,以任务分配形式分解到各重点乡镇。因此,为了完成任务和达到验收标准,多数乡镇是在原山羊养殖户基础上进行了羊栏改造,新发展山羊养殖户极少,只是将羊栏旧棚换新楼,山羊的数量增长却极为有限。

(3)规模小、收入低。“1235”模式养羊规模小,数量少,无法实现专业化养殖,加之饲养与技术方面原因,很难实现当年出栏50只肉羊。一个劳力养羊忙碌一年收入不到2万元,与蔬菜、桑蚕、烟叶等产业和外出打工相比,养羊周期长,承担风险大,收益少,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因此,许多新发展起来的“1235”模式养羊户验收以后,即将所养山羊整栏卖掉,转移到其他产业,羊去楼空现象占近年新发展标准化山羊“1235”模式户的30%左右。

2.3 品种与技术因素

(1)畜种生产力低。虽然羊肉价格年年上升,但由于受畜种自身因素限制,山羊日增重远不及其他家畜;山羊怀孕周期虽比牛短,但比猪长;繁殖率虽比牛高,但较猪低;受饲养环境、技术和传统习惯影响,山羊繁殖成活率远低于猪、牛;在山羊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应用远不及其他畜禽;且大多数山羊养殖户受地域及自然环境限制,交通、信息相对闭塞,常被商贩欺骗,出现市场热、养殖冷的局面。

(2)品种培育时断时续。①缺少科学、系统、长期的马头山羊新品种培育工作规划和育种方案,缺少专门研究机构、专项投入、专业人才及设施设备;②马头山羊新品系培育虽然获得了部分数量性状方面的指标,但质量性状与稳定性仍处在试验研究阶段,基因组合、遗传变异等方面研究甚少,新品系培育工作任重道远,品种育成定论尚早;③缺少基层专职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很多山羊养殖户用劣种公羊进行乱交滥配,杂交后代毛色杂、个体小、体型变、肉质差、生长慢,导致部分群体退化严重;④马头山羊原种保护不力,保种区域不稳,选种、补贴措施不到位,政策扶持不连续,资源破坏流失严重。

2.4 产品加工

畜产品加工开发停滞不前。①没有羊肉产品专门生产研发机构,自投产十余年来,几乎没有新产品上市;②缺少具备专业资质的高新人才;③无常年加工技术与能力,难以破解季节性生产的困境,未发挥就地利用和加工优势;④加工数量小,生产时间短,原料(羊肉)收购价格低,对全县山羊产业的发展作用和影响不大。

3 对策

强化山羊产业领导,调整发展策略,重点培植规模羊场,科学引导示范带动,抓好原种保护、选育,加快产品开发。

(1)调整产业政策。针对当前打工经济、城镇化建设、迁移扶贫及其他几大产业对山羊产业发展的影

响和冲击,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政策。在山羊产区进行外迁农户调查,对外迁农户多、闲置山场大、适宜发展山羊的地方制定优惠政策,采取荒山合理流转,动员当地农户发展山羊生产;尝试让有经营和技术能力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承担项目,办场示范;招引有志青年养羊创业,吸引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和内外资本到产区投资兴业。要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环境上给予大力支持。取消如“山羊专业村”这类虚衔,产区乡http://wWw.LWlm.Com镇(村)及规模化羊场每年由县至少举办一次养(种)羊竞赛大会,优胜者由媒体进行报道,给予重奖表彰,营造新时期发展山羊的良好氛围。

(2)突出规模发展。标准化规模羊场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郧西县山羊产业发展的趋势和重点。从郧西县近年来推广的生猪“150”模式、万只蛋鸡规模养殖等就可以证明只有规模化生产才能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实现设施现代化、生产专业化、管理规范化的目标,充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要从政策上、项目上、技术上、资金扶持上向规模羊场重点倾斜,按照标准化羊场设计,年饲养量达到500只、出栏300只以上,年饲养量达到1 000只、出栏600只以上,年饲养量达到5 000只、出栏3 000只以上的小、中、大场推进,制定不同的以奖代补标准,力争“十二五”期间建设小型标准化羊场50个,中型标准化羊场20个,大型标准化羊场10个,实现山羊产业质的变化。

(3)加强保种育种措施。①要加强郧西县马头山羊种羊场管理,狠抓品种提纯培育,真正生产出品质一流的马头种羊,展示郧西畜牧形象;②切实抓好马头山羊种源保护区建设,组织种源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鉴定选种,建档挂标,摸清种源情况,制定保种方案;③落实种羊保护政策,对鉴定合格的马头种羊分别登记造册,合同管理,定额补贴。对培育的高标准特级种羊,给予重奖和保护;④控制私屠乱宰,防止种源无序流失,确保全县马头山羊原种数量达到20 000只以上;⑤积极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及十堰市畜牧兽医局山羊研究课题组合作,成立专门机构,加快马头山羊新品系培育。

(4)创新山羊生产技术。通过培植标准化规模羊场建设,改变传统养羊技术,把以全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向放牧 补饲、放牧 舍饲转变。全面推广饲料青贮、微贮、黄贮技术、人工牧草种植技术、山羊驱虫技术、控制季节性配种繁殖技术及集中催肥出栏技术等。

(5)加大山羊产品开发。①要加强对郧西县“天源名特畜产品开发中心”的重组改造,推行机制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创新;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组织管理干部、技术人员到外地大型厂家、企业考察学习,开阔视野,提高生产技术;③加快新产品研发,争取在1 2年内,开发3 4个新产品投入市场,引领全县山羊食品加工产业发展;④对新产品研发、产品推介中有突出贡献人员给予重奖;⑤与本地山羊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和大户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生产,促进企业、产业发展双赢。

(6)完善机构建设,切实加强领导。陕西省在培植奶山羊产业过程中,省、市、县项目实施和技术工作全部由“奶山羊办公室”承担,政府行政指导和协调,经十余年努力,将奶山羊做成全国最大的羊奶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四川省德阳市“肉兔生产办公室”将肉兔产业做成了全国知名品牌。郧西县“蔬菜办”、“桑蚕办”、“烟叶办”等在产业推进中都发挥着重大作用。借鉴以上成功经验,按照十堰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百万只山羊发展目标,郧西县政府要在项目、资金、技术上对县“山羊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大胆放手,全力支持,依托技术支撑,扎实推进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   郧西县   郧西   山羊   湖北省   马头   全县   对策   品种   产业   项目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