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察诊及治疗栏舍圈养山羊疾病的方法

也谈察诊及治疗栏舍圈养山羊疾病的方法

传统养羊历来是放牧http://WWw.LWlM.cOm饲养,近些年来,为了规避规模养殖与林业突显的矛盾,政府积极推广人工种草和栏舍圈养相结合的饲养方式,较好地解决了饲草资源不足和林牧之问的矛盾。但在山羊圈养过程中,受栏舍卫生、气候条件、饲养管理等客观因素影响,栏舍圈养山羊极易发生疾病,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往往给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 [关键词]栏舍圈 养山羊疾病 察诊治疗

1 栏舍圈养山羊疾病察诊方法

栏舍圈养山羊疾病察诊方法兽医和养殖户各有各的方法,但归纳起来,不出以下几种:

1.1 观察姿势和膘情。直接观察羊的精神状态和所呈现的各种异常变化。健康羊一般争相采食,奔走速度相近,反应敏捷;病羊常表现落群、停食、呆立或卧地。健康羊眼睛炯炯有神,行动灵活平稳;病羊常表现眼睛无神,行动不稳或不愿行走,患有些疫病时还呈现特殊姿势,如患破伤风表现为四肢僵直,患脑包虫病或羊鼻蝇的羊转圈,跛行。一般患有急性炭疽、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狙、羊肠毒血症等的病羊身体仍可表现肥壮,患慢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时病羊多瘦弱。 1.3 察诊被毛和皮肤。健康羊的被毛平整,不易脱落,有光泽;病羊的被毛常粗乱无光、质脆、易脱落,如羊螨病常表现被毛脱落和结痂,皮肤增厚。在检查皮肤时除注意皮肤的外观外,还要注意有无视黏膜潮红,多为体温升高,由热性病所致;黏膜发黄,说明血液内胆红素增加,肝病胆管阻塞或溶血性贫血等;如患羊焦虫病、肝片吸虫病等,可视黏膜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黄染现象;当可视黏膜的颜色为紫红色,说明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加,严重缺氧,常见于呼吸困难性疾病、中毒性疾病和某些疾病的垂危期。

2 栏舍圈养山羊疾病的防治

2.1 羊传染性脓疮。俗称“羊口疮”,是由病毒引起的,表现为口唇等处皮肤和黏膜形成丘疹、脓疮、溃疡和结成疣状厚痂。主要通过圈舍、用具或皮肤擦伤传播,呈群发性,可在羊群中连续危害多年。 2.2 羔羊痢疾。该病症状为持续下痢,俗称拉稀、白痢、下血,常可使羔羊大批死亡。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羔羊,当气候突变,饥饱不匀,脐带创伤时,易感染发生此病。 2.3 传染性结膜角膜炎。俗称“红眼病”,怕光流泪,结膜潮红充血,眼角流出粘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少数形成角膜云翳、白斑或造成失明。 2.4 羊肠毒血症。此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羊肠道中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死后肾脏易于软化,故又称“软肾病”,又因其多急性发作突然死亡,所以又称“类快疫”。多发于膘情好及2岁以下的羊,呈散发性。雨季、气候骤变、过食嫩草和精料、运动不足等均为诱因。发病时或卧或跑,咬牙,侧身倒地,四肢抽搐痉挛,左右翻滚,头颈向后弯曲,呼吸急促,口鼻出沫,有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多于一二小时内死亡。 2.5 瘤胃积食。瘤胃充满多量饲料,超过了正常容积,致使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食糜滞留在瘤胃引起的严重消化不良疾病。患这种病羊精神极度沉郁,瘤胃松软积液,手冲击有拍水感,病羊喜卧,腹部紧张度降低,有时视觉扰乱,盲目运动。

3 总结

总之,要实现栏舍圈养山羊的抗病能力,保证栏舍圈养山羊的健康生长,就得懂得科学饲养和管理,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察诊及治疗栏舍圈养山羊疾病的方法。努力探索更多更实用的诊治方法,这样才能为栏舍圈养山羊业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才能为推进栏舍圈养山羊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   山羊   膘情   瘤胃   毒血症   脓疮   疾病   方法   羊肠   黏膜   皮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