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里的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心理环境。对于幼儿来说,自然环境能更直接地为他们的探索提供支持,自然界的很多原始资源本身就充当了很好的探索材料。可见,主题活动和种植活动的基点都来源于生活。结合《纲要》精神,以及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我园利用独有的生态园资源和周边自然环境资源、人文环境资源,生成了生态环境特色园本课程。

种植园地就是幼儿园的大自然,是孩子们最想去的地方,也是他们的快樂家园,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空间。在种植园地中,孩子们感受着季节和气候的变化,在大自然的节奏里感受绿色和生命,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在认知自然的过程中,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陶冶了幼儿活泼开朗的个性。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我们将种植活动作为与大自然深层次接触的切入点,将主题活动和园本课程种植活动有机融合,真正发挥种植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让孩子真正融入大自然中,更好地体验生活。

一、利用种植活动的教育因素开展主题活动

我园的种植活动蕴含很多教育因素,教师应充分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将种植活动有机融入主题活动中,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一)关注和满足孩子对种植活动的兴趣

比如,小班幼儿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非常关注自己的物品。由此,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爱大蒜宝宝,请孩子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自己的大蒜宝宝,然后将其带到班级的种植园地。现在,孩子们一有时间就会跑去种植园地看看自己的大蒜宝宝,嘴里还不停地说:这是我的大蒜宝宝。

(二)认真分析种植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价值

教师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善质疑、爱提问的学习兴趣。例如,孩子们在与大蒜宝宝交流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是谁的大蒜宝宝是你的吗哪一个是你的等对话,进而认识更多的大蒜宝宝和它们的主人,知道小伙伴的名字,然后和这些新认识的伙伴一起聊天、游戏。借助我爱大蒜宝宝主题活动,孩子们逐渐熟悉了周围的环境、同伴和老师,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三)仔细考虑教育的适宜性

幼儿带来自己种植的大蒜宝宝,在丰富自身有关种植经验和方法的同时,也逐渐认识到了周围的同伴,愿意主动和同伴交流,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运用尝试教学法,让幼儿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逐渐懂得爱护大蒜宝宝,照顾大蒜宝宝,经常给它们浇水、施肥、拔草,进而延伸到要关心身边的小伙伴,学会帮助他人。同时,教师还可以营造互动式问题墙,让幼儿记录下自己的问题。例如,在讨论大蒜宝宝长大了问题时,为了让幼儿清楚地记录下蒜苗的生长过程,教师给幼儿特制了卡通尺。通过具体形象的辅助工具,为小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搭建了重要的平台。

二、将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内容相整合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将种植活动巧妙融入其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充分挖掘种植活动中的教育因素,力求使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主题活动春天的萝卜娃中,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发现了很多秘密。如春天到了,小树、小草都发芽了,那还有什么会发芽呢?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萝卜活动。活动过程中,我们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萝卜,有大萝卜、小萝卜,红萝卜、白萝卜、青萝卜、胡萝卜然后种植萝卜,和萝卜做游戏,如吃萝卜、玩萝卜、画萝卜、说萝卜等。在和萝卜亲密接触过程中,教师将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有机结合,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春天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美好和生机。

(一)活动前:以点带面,生成活动

幼儿个体之间的经验水平和兴趣点各不相同,所以他们观察到的事物也有所不同。在预设种植活动时,教师可以运用以点带面的方法,把个体的生成转化为集体的生成。对于小班幼儿的教学重点是,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兴趣和愿望。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我喜爱的萝卜了解萝卜的种类,再一起动手收集各种各样的萝卜,对其进行分类。

(二)活动中:时刻关注,支持引导

关注是实施幼儿生成活动回应策略的关键。关注幼儿生成活动,就能了解幼儿生成活动发生与发展这一变化动态需要的过程;关注幼儿生成活动,就能从幼儿生成行为变化中获得对幼儿已有经验水平与发展之间落差的信息;关注幼儿生成活动,就能根据幼儿生成活动的需要及教育发展目标,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因此,在整个种植活动中,关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在《纲要》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认识到,教师除了要做好一名观察者,还要烘托出幼儿的主体性地位,最大程度地让幼儿建构自己的知识和需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充分体现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参与活动,及时对活动情况和幼儿行为进行调整和指导。

例如,在种植萝卜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教师让孩子们亲手种下不同的萝卜,亲自照顾自己的萝卜,并给它们做上标记。过了一段时间,萝卜在孩子们的精心照顾下都陆续发芽了,孩子们一个个兴奋不已,可是,涵涵却站在那里一句话也不说。我走近一看,原来他的萝卜还没有发芽。于是我问道:你的萝卜怎么还没有发芽呢?这是怎么回事?这下,孩子们都围了过来了,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的说萝卜宝宝还在睡觉,有的说萝卜宝宝被蚂蚁吃掉了。我也建议道:萝卜宝宝在土里还不出来,说不定是生病了。那我们赶快帮它出来,让它透透气。涵涵立刻说道。于是,涵涵找来小铲子挖开了泥土,发现原来是萝卜在土里烂掉了。接着,孩子们又对种子为什么会烂掉展开了讨论。在这个案例中,许多孩子对没有发芽的萝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适时介入,用暗示性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共同寻找答案。

(三)活动后:总结活动,提升经验

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引导幼儿总结活动过程,思考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与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成果,并产生相应的启发。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采用集体讨论或小组交流的方法进行,也可以让幼儿进行记录展示,展示出自己的实验结果记录、绘画作品等。最后,教师根据幼儿的交流成果进行引导提升,拓展幼儿的认知,提出新的探索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展开更广泛的探究。

例如,萝卜丰收后,教师组织幼儿开展了萝卜分享系列活动,有亲子活动萝卜小制作萝卜菜肴大比拼,萝卜画展我的萝卜车,等等。然后,孩子们自己选萝卜,洗萝卜,切萝卜,加调料,拌萝卜,尝萝卜,感受萝卜的制作过程,品尝自己的劳动果实。幼儿在经历了萝卜的生命成长历程后,更加体验到了收获的成功和分享的喜悦。

三、将种植活动与自然角相结合

由于我园的自然角场地较小,因此,我们利用种植活动不受地区限制的特点,将种植活动和自然角有机结合,开辟了种植园地和生态园。户外活动时,我们经常带领孩子走进菜园和野地,寻找认识的蔬菜和野菜,发现春天的秘密,以拓展孩子们的视野。通过探索和研究,将种植活动与自然角有机结合,使种植活动的价值在自然角中得到升华,让幼儿在自然角中主动交往,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成为自然角真正的主人,进而發挥自然角的真正价值。

在自然角中,我们从个人种植、集体观察到小组种植、小组观察,让孩子从参与种植到参与管理,不断探索学习。例如,在自然角的萝卜种植活动中,孩子们每人种植了一份小洋花萝卜。然后,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喜好,将他们分为红萝卜组绿萝卜组胡萝卜组白萝卜组等四组,再让他们分组种植自己喜欢的萝卜,进行小组观察和集体观察。同时,我们还开展了我是小小管理员活动,每天各组安排一个孩子担任管理员,负责照顾萝卜娃娃,记录下萝卜娃娃的成长历程,进一步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实践研究表明,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可以相互融合,相互拓展,利用种植活动的教育因素开展主题活动,使其转化成幼儿探究性的学习过程,在主题开展中又可以进一步设计更多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种植活动,丰富和拓展种植活动的内容。将种植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也帮助我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利用环境资源不断开展种植活动,拓展主题活动形式,让孩子的教育活动真正来源于生活,让孩子真正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农林学论文   小班   主题   大蒜   萝卜   大自然   幼儿   自然   宝宝   环境   教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