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优势推进建平县特色经济作物结构调整

1 建平县特色经济发展滞后的几个主要因素

1.1 投入严重不足,基地逐年锐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由于资金缺乏,大多数生产基地基础设施配套不足,道路、沟渠、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加之缺乏先进技术指导,管理粗放,导致收益不高。

1.2 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虽然建平县建立了一个大型的瓜菜批发市场,但多年来尚未投入使用,其他乡镇大部分批发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易方式原始单一,包装、加工、品牌、检测、信息、冷链物流等环节落后,无法与现代物流和产销方式进行有效衔接,造成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另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商品意识淡薄,无公害生产意识较差,对商品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的认识不足,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滞后,技术、信息服务不到位,难以与大市场环境接轨。严重的影响特色经济的发展。

1.3 规模化程度低,龙头企业缺乏,产业化进程缓慢

目前建平县农民大多数是小规模生产、精耕细作经营为主,整体规模化程度较低。虽然有些乡镇的小规模种植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随着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形成以及市民追求品牌化、优质化、便捷化消费习惯的逐步增强,现有小规模种植格局弊端日益显现,远远达不到产业化的要求。此外,缺乏强劲的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完善。订单农业,期货异地营销,个企老板预订等市场运作方式虽有起步,但尚未成型,稳定性较差,产品市场流量、流速有限,加工滞后,加工方式处于粗加工水平,精深加工少;中介组织也很少,市场化运作尚待完善和提高。

1.4 环境污染加剧,投入品使用不规范,农产品品质有待提高

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和目前农药普遍采用商品名,导致农业投入品监管难度加大。尤其是进入夏季后,随着虫害的加重,在病虫害防治时,大剂量、超范围使用农药时有发生,引起药害和农残超标,影响农产品品质;化肥的不合理施用引起肥害也是影响品质的一个主要原因。

1.5 基地建设力度不大,品牌培育不够,宣传推介力度不强

由于经费投入不够、管理粗放等原因,农产品商品率不高,标准化基地逐年萎缩,无力建立高标准的有机农业示范基地,辐射能力较弱,发挥不了应有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地域品牌知名度不高、现有产品品牌利用率极低。

2 提升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发展的几点建议

2.1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市场需求和变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结合不同区域、地形以及产品流向等特点每年坚持引进、试验、推广经济作物新品种;全力打造特色产业带和一村一品生产格局。今后将着重建设3大瓜菜产业带 :建设以昌隆、老建平、富山等乡镇为重点的设施瓜菜产业带,主要利用自然立体气候优势抓春提早和秋延后栽培;建设以八家农场、深井、沙海为主的千亩瓜菜产业带,主要生产反季节瓜菜;建设以黑水、义成功等乡镇为主的无籽西瓜产业带。同时建成几处裸地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设施农业瓜菜栽培示范基地;无公害商品瓜菜出口基地和无籽西瓜高产栽培示范基地,示范带动全县瓜菜产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完善输水管道建设,做好引水入棚、全面喷灌工程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

2.2 建设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健全市场服务体系

完善市场布局。加快建设利用三家蔬菜批发市场,在深井,黑水等地建立相应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保障绿色通道,健全市场体系,形成内外相通、遍布城乡的市场网络;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利用互联网+思维发展有机农业,努力构建电商运营体系,大力推进电商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对接;积极扶持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鼓励发展各类经纪人和营销公司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加强、规范农产品市场建设和管理。走市场公司农户产供销密切衔接的产业化道路。实现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分工、社会化服务、市场化经营格局,从而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经营体系;建立统一完整、信息灵敏、覆盖面广的特色农产品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做好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预测、反馈发布工作。

2.3 培育扶持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按照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市场化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培育和扶持一批有竞争力、带动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和科技型龙头企业,发展特色经济生产基地;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动企业与合作社的联系,推行企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积极推进土地制度创新,突破小农经营的束缚,鼓励土地有序流转,让種地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土地抛荒,促进先进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树立企业文化。 围绕有机食品生产打造绿色文化。使绿色文化融入于企业经营理念之中,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先进文化效益多赢共赢的局面。

2.4 强化质量监管,深入推进标准化生产

不断完善标准体系,实行标准化生产。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建平县农业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实用手册,将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全部纳入标准化体系,有效解决相关产品无标生产、无标流通、无标销售的问题;加强检测,强化检打联动。积极筹备在县城农贸市场和瓜菜批发市场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以进一步抓好市场准入。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行动,围绕重点产品、重点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专项检查,严厉查处制售、使用禁用农药、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抓好生产监督,实行农资市场准入制。加强产地环境监测,抓好源头监督。严格执行农资溯源管理制度,对农资经营门市全面推行标签审查备案和销货台账制度,要求农资经营者做到对产品进货、销货情况进行记录,在销售时向农资购买者出具信誉卡、收据等销货凭证,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和生产管理制度;鼓励开展三品认定,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引导龙头企业和园区基地,积极开展国家地理标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创建;从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5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充分利用市级以上报纸、杂志等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筹办赏花节、采摘节、文化节、旅游节等大型活动进行宣传推介;在引导和扶持特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外资企业、优势互补等手段,逐步形成本县的生产加工、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品牌,并大力培育名牌产品,不断壮大规模,提高知名度,增强竞争力,进而提高建平县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农林学论文   建平县   经济作物   特色   农资   龙头企业   结构调整   批发市场   农产品   体系   优势   组织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