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禽易发病及其防治

浅谈家禽易发病及其防治

1 常见家禽病的种类及其特征

1.1 鸡新城疫

由副粘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亚洲鸡瘟或伪鸡瘟。常呈急性败血 鸡新城疫鸡新城疫症状。主要特征是呼吸困难、便稀、神经紊乱、粘膜和浆膜出血。死亡率高,对养鸡业为害严重。 由禽流感病毒(AIV)所引起的一种主要流行于鸡群中的烈性传染病。高致病力毒株可致禽类突发死亡,是国际兽疫局规定的A类疫病,也能感染人。这是一种今年来给家禽饲养业带来重大打击的一种家禽病,非常具有危险性,当人感染了禽流感会有33%的死亡率。此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损伤和眼结膜等多种途径传播,区域间的人员和车辆往来是传播本病的重要途径。

1.3 传染性支气管炎

这也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病。当鸡出现咳嗽、打喷嚏的时候,很有可能染上了这种家禽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病鸟从呼吸道排出病毒,经空气飞沫传染给易感鸟,此外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笼具等经消化道传染。过热、严寒、拥挤、通风不好及维生素、矿物质供应不足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各种日龄的鸡都易感,但5周龄内的鸡症状较明显,死亡率可达15 19%。发病季节多见于秋末至春末,但以冬季最为严重。一般认为本病不能通过种蛋垂直传播。

1.4 球虫病

球虫病也是一种常见的家禽病,它能破坏鸡的细胞和肌肉组织,能严重的影响家禽所生产的家禽肉以及家禽蛋的产量。得了此病的家禽的死亡率为20%,而近年来患有球虫病的家禽数量也是越来越多,此病已经成为家禽饲养业的一个重要的威胁。得了此病的家禽的症状为呆立,腹泻带血,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我们必须尽快的对其进行防治和隔离,因为它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鸡群的全部死亡。

1.5 鸡白痢

本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其排泄物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同时也可通过鸡蛋垂直传播。主要症状和病变:雏鸡表现不吃饲料,怕冷,身体蜷缩,翅膀下垂,精神沉郁或昏睡,排白色粘稠或淡黄、淡绿色稀便,肛门有时被硬结的粪块封闭,呼吸困难。成年鸡无临床症状,少数感染严重的病鸡表现精神萎靡,排黄绿色或蛋清样稀便,主要病变可见肝脏、脾脏肿大、脆弱,有坏死点,肾脏暗红充血或苍白贫血,常出现腹膜炎变化。产蛋鸡可见卵巢萎缩,卵子变性,病鸡产蛋停止。

2 家禽病的防治工作

(1)家禽的饲养密度是家禽病发生时所损害范围及数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控制家禽的饲养密度是控制家禽病所侵害面积的一个重要手段。家禽的饲养密度过大会严重影响家禽的生活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活动面积。当传染性极强的家禽病侵害时后有可能导致传染速度过快,防治额措手不及,而影响家禽病的防治工作,很有可能会导致家禽的全军覆没。而饲养密度过小会影响家禽饲养的经济效益。所以控制好家禽的饲养密度是家禽经济效益和家禽病防治的重要手段。

(2)注意季节变化的影响。冬季的时候家禽生活环境的气温会有明显的降低,而湿度也会有明显的下降,这会严重的影响家禽对一些致病病毒侵害的免疫性。而夏季家禽生活环境的气温和湿度会有明显的提高,这种环境非常有利于细菌病毒的生长,也会增加家禽病的发生几率。所以冬季的时候注意给家禽的饲养环境进行人工的 升温和增加湿度,春季的时候要注意定期的给家禽饲养环境进行人工消毒,这是家禽并防治的基本工作。

(3)定期给家禽注射一些易发家禽病的疫苗。疫苗无论是针对什么病情都是预防其发生的最有效的手段。所以作为家禽饲养业的工作者。给家禽定期注射疫苗是我们必要的任务和手段。在我们给家禽注射疫苗时候也要注意卫生方面的问题,不给病毒任何机会侵害家禽。

3 总结

家禽病是当今家禽饲养业的最不稳定和最具有威胁的隐患,这不仅是我们家禽饲养者的烦恼,更是科学界重点针对的问题。而防治家禽病的重点一定是要从我们这些基层人员做起,我们每天与家禽接触,了解这家禽的生活方式和体貌特征,在平时饲养家禽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家禽的异常反映,在家禽病病毒没有爆发的同时防患于未然。家禽病的防治不仅是我们自身经济利益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家禽饲养业屹立不倒的重要支柱,我们要通过科学实践和努力,针对家禽病去保护好每一只家禽的健康,这不仅为了我们自身的经济效益,也是当今社会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   家禽   白痢   鸡瘟   传染性   生活环境   疫苗   湿度   密度   症状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