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摘要:为了能更好地深化数学课堂的素质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值得我们去试验、探讨和推广。下面我就结合一具体课例来谈一谈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冲击着现代教育。而校园网络的使用改变着我们的传统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更为现实的是改变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这种教学模式的内含,课堂教学这个脚本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想结合对网络环境下学习的特点的认识;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认识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地位与作用;结合具体课例--《行程问题应用题》,浅谈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

一、对网络环境下数学课堂学习特点的认识

(1)网络环境下,学习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不受老师的控制,在不同的时间段去学习,通过网络提供的资源去构建知识。

(2)网络环境下,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即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还能方便与其他同学或老师交流,并能获得及时反馈。

二、转变观念,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

(1)对老师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其严重不足是:基本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2)对学生定位的重新认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独立或协作去构建知识。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自主学习和跨越式学习。在有问题时,可请教老师或别的同学,进行协作化学习。

(3)对教学内容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数学课本的教材内容不再是学生的学习的唯一资源,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还可以从其它途径(如网上资源)获取大量的数学知识。

(4)对媒体定位的重新认识: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媒体不再是辅助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更主要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

三、基于网络环境,营造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空间,为培养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为充分体现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在对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新对老师、学生、媒体以及教学内容的定位的基础上,我们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必须转变观念,综合地考虑教师、学生、媒体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的功能,有机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功能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协作加工信息功能结合起来;认真分析数学教科书提供的有价值而又有限的资源,以它为主线,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数学课堂的教学脚本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供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地、协作地构建知识的学习空间。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努力创造条件,对重点知识(如性质、定理、法则规律等)的探索,尽可能地从学生的不同水平出发,提供不同层次的活动空间。鼓励学生对同一数学问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入不同的活动空间(或多个活动空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数学、构建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在探索行程问题应用题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一环节,创设了三个活动空间:其一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根据知识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比、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去探索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二是通过网页界面,从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角度入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索出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其三是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创设过关测验,通过测试,便可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②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设计方面要为"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自主化和协作化".比如,为突出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在知识的构建过程中,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帮助;为充分体现协作化学习,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应如何创设课堂交流、课堂论谈等形式,软件方面应充分让学生在这里面去发表自己的问题、观点、见解等,并能将这些信息公布于网上,为协作化学习的实现提供充足的素材

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在网上随时可以点击提示按钮得到帮助;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课堂交流这一功能将自己的问题发布,等老师或别的同学来参与解决和讨论,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进行协作学习的空间。

同时,应注意向学生提供的信息资源应是建构知识的框架、思维方式、学习情景以及有关线索,而不是传送知识信息本身。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以此形成并發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2)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作好评价反馈,将老师的帮助、指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学设计方面应体现两个方面:①教师在通过网络快而又准地采集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中,既要了解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习环节的学习状况,又要了解不同环节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才可能有助于教师的帮助、指导作用真正地、充分地实现。②学生亦可通过网络快而又准地了解到自己在每一个环节的学习状况,从而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自主、独立、协作的学习的速度、强度。例如:在《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学生在电脑上完成每一环节的学习,按要求做完相关内容并提交后。老师可以通过查询个体完成情况和查询整体情况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有利于老师的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习。③在对教学内容的重新定位认识基础上,教学的设计中,应适当地作些补充材料。当然要做到:①尽可能地与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关,并作适当的扩展;②为开阔学生的视野,可适当地补充与数学相关的史料知识、趣味知识、具有育人的知识等;③尽可能地向学生推荐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活跃学生数学思维等相关的数学网站。例如:《行程问题应用题》这一教学设计中,当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后,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相关数学网站上网浏览。

总之,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应呈现有教育价值的教学内容。呈现的教学内容应走出数学的"金字塔",出现的学生能力应走出分数的怪圈,以开放的姿态展示数学与自然、数学与人类社会的联系,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数学教育,不应只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练数学技能,进行思维训练,还应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世界、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会交往、学会实事求是、学会做人的准则;关注数学教育应承认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法要充分考虑到儿童有差异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都想学、愿学和会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论文   理学论文   数学论文   课堂   环境   应用题   网络   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   老师   数学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