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扬琴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扬琴的传承与发展

摘要:扬琴这件“舶来”乐器对于有这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来说,实在是太年轻了。但自从扬琴传入我国以来,在这数百年来演变过程中,已经很好的融入我们的民族乐器,成为乐队中不可或缺的一件乐器。

关键词:传统扬琴;改革;继承;发展

一、传统扬琴的表演形式——琴书

琴书种类很多,有北京琴书、翼城琴书、武乡琴书、山东琴书、贵州琴书、四川琴书、云南琴书等。各种琴书起源不一,大多是由当地wWw.LWlm.com民歌、小调发展而成。有些是受滩簧、南辞的影响或由大鼓演变而成。

琴书的表现形式不一,有一人立唱,两人或多人坐唱或走唱,也有分角色拆唱。唱词也根据其乐曲,有七字句、十字句和长短句之分。有说有唱,一般以唱为主。伴奏乐器除扬琴之外,也兼用三弦、二胡、筝、坠胡等。琴书的曲目以中短篇为主,也有长篇,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

几种特色的琴书:

(一)山东琴书

最初发展于长江以北淮河下游一带,所唱的曲子为“琴筝清曲”或“琴戏”。唱些《八仙伶寿》、《湘子出家》、《刘伶醉酒》等故事。这种形式最初流行于苏北、皖北一带,后到了山东,形式有了改变。1941年定名为山东琴书,以唱为主的曲种,如一人说唱时,自打扬琴。

(二)北京琴书

北京琴书的前身是五音大鼓,又名单琴大鼓,扬琴大鼓。以三弦、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早期仅为农人自娱,无专业艺人。1949年因演员改用北京语言演唱,定名为北京琴书。唱腔借鉴京韵大鼓说唱转圜自然的风格与技巧对北京琴书进行改进,其曲目转多短段,多以现实题材为主。如《蓝桥会》《拾棉花》等。经过整理的传统曲目有《杨八姐游春》《鞭打芦花》等。

(三)四川扬琴

四川扬琴又称四川琴书。单人自弹自唱,以书为主以唱为辅,其唱腔比较简单,说白时还要使用醒木,故称之为“话鼓扬琴”。四川扬琴由五个演员(即行话“五方人”)分为生、旦、净、末、丑等行当演唱,演出时一般以坐唱为主,也可站立表演;唱腔分省调和州调,省调指成都地区的四川扬琴唱腔,州调指成都以外地区的四川扬琴唱腔。

二、近代扬琴的改革

(一)乐器的改革

中国扬琴改革第一人是杨竟明,因为一直到现在,全国厂家及使用的按杨竟明发明的“401”扬琴的原理制作的琴。在定弦方面:因为小扬琴只有自然音(即钢琴上的白键),不能转调,为演奏带来了很多不便,在1953年,张子锐按照律吕规律横向相邻的两弦为小二度关系,纵向相间的两弦为大二度关系,绘制出律吕扬琴,这样就把《吕氏春秋》中律吕理论运用到音乐实践中。天津音乐学院的郑宝恒老师,在推广律吕扬琴的艺术实践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如巴哈用钢琴作曲、推广琴艺一样,郑先生很快摸索出律吕扬琴的演奏规律,

能用同一手法任意移调视谱演奏。他还吸取其它乐器之长,创造了滑抹音新技法,增强了扬琴的表现力。所以我们说扬琴为中国乐器,是因为世界各地的“洋琴”中没有变音扬琴,而改革后的扬琴不但可以转调、调音简单、音域更宽了。

(二)琴竹的改革

传统小扬琴之琴竹大都过软,演奏柔和慢速的曲子还可以,但不适合快速以及高难度技巧的乐曲演奏,因此,扬琴大都采用较硬的琴竹,并且讲究捶头材质的变化,以控制音质、音色。

(三)扬琴的流派

扬琴传入中国后不但经历了一系列wWw.LWlm.com的改革,而且还形成了中国扬琴的四大流派。经过前辈乐师的不断实践与积累,扬琴艺术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传统流派与地方风格,拥有各自优秀的传统曲目、代表人物、传承关系与演奏特色,并为本土及各界的群众所喜爱和承认。其中最有影响的传统流派是广东音乐扬琴、江南丝竹扬琴、四川扬琴和东北扬琴。

三、当代扬琴的传承与发展

扬琴这个最初在只能在琴书中伴奏的一件乐器,随着一代又一代扬琴演奏家、作曲家的努力下,逐渐演变到可以给竹笛、笙、唢呐等乐器伴奏,更可以担当独奏、重奏、合奏等多种演奏形式的乐器。在曲目创作和演奏技艺上得到了发展,有传统曲目改编的《将军令》、《昭君怨》,现代创作曲目《海峡音诗》、《觅》,外国移植改编曲目《查尔达什舞曲》、《流浪者之歌》等等。

四、总结

民族器乐需要发展,扬琴更需要发展,这和继承不矛盾。一方面,我们继承传统要借鉴日本歌舞伎的做法,最传统的东西永远不要变,把最纯正的味道像古董一样保留;但同时,另起炉灶,在基因库不能动的前提下,拿传统的基因去继续繁衍、丰富。

参考文献:

[1]王义茹.中国扬琴改革的先行者——杨竟明、郑宝恒[J].中国音乐,2008(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声学   扬琴   律吕   琴书   大鼓   唱腔   北京   中国   曲目   乐器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