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经典拓展训练八大项目包括了背摔、断桥、天梯、攀岩、电网、求生、盲阵、结伴的模块,都是对体育硬件基础设施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拓展训练大多集中于户外进行,还需要一定大的场馆、场地,要吸引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但纵观现有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实践,不少学校还存在着硬件方面的问题。虽然近些年教育部门有过下大力气推进高等学校学生体育教学,但不管是器材的短缺、设施的不配套、专用场地的不足,还是毒跑道、倒下的篮球架、砸人的爬梯等反映出的体育设施质量问题,都直指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所面临的基本问题还没有解决的现状,从而也造成了拓展训练无法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2.训练设置存在的问题

素質拓展训练在设置上存在诸多问题根源在于很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在态度上引起重视,想当然地认为此类训练可有可无,没有太多必要,从而在体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量不够,这导致了本来就不受重视的体育课程还要进一步压缩其中的素质拓展,其可供发货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

而从拓展训练的排课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容易忽视学生们的生理、心理发育特点,没有考虑不同年龄结构和年龄层次的学生接受度、理解度和适应度的差异性情况,在性别教学上也不完善,女教师的配比严重失调,这导致了女学生在训练中遇到疑惑及困难不能及时得到排解,这些都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二、针对问题的应用改进和探讨

1.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和教师们要有效结合教学实际和学校发展状况,以当前的体育教学目标为立足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构建起拓展训练的评价体系,让拓展训练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惠及体育课上的每一个学生。

拓展训练可以有效发现学生组成的团队中隐藏的机能障碍,这些机能隐患存在,可以纳入评价体系当中对于点对点地抓问题,消灭隐患,切实发挥团队协作很有好处。考核的内容也应当纳入学生的参与程度即主动性,不断丰富教学措施,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构建拓展训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还必须注重教师。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素质、拓展效果和思想品行等多方面进行连续的跟踪,奖惩分明,也将进一步坚定体育教师的从业决心和信心,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卓有成效的教学,组织拓展所取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逐渐增强,又进一步带动课堂的效率和效果不断提高,建立起持久的良性循环。

2.不同组合的丰富应用

在高等职业院校的体育教学当中,启用大班制的的教学形式,可以将一个班级或者一个专业的学生分成小组,并且将小组从此相对固定下来,当每次上体育课前都进行相关的拓展训练活动,长此以往坚持下去,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联系将会更加紧密,也更容易建立起拓展训练中必不可少的信任和友谊。

班级间的不同组合也能增强集体精神和集体凝聚力,不同群体间的良性竞争如抢答、角力、比赛、对抗等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获得良好的集体荣誉感。体育教学还可以以模块化的形式出现并与相关公司、企业或者机关的人员培训当中来,实现了校企联合、学校-机关协同的培训、培养思路,也为拓展训练外的学生实践、学生实习设置了必要的模拟情景,进入情景导入,实现拓展训练方式的多样化,更为学生们未来的就业搭建了一定的平台和条件。

3.融入意志训练的应用

拓展训练不应仅仅是身体和生理层面的,更是要在精神层面塑造人,发挥特有的人文培养情怀。人文素质教育是塑造一个人的灵魂,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所以相关的素质拓展训练在三个层面达到这一目的,第一是在认知的层面,让学生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第二是在情感的层面,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形成对学生意志品质的肯定或否定的情感;第三是在实践的层面,实践检验认识,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循环,达到学生思想境界的新高度。

结束语

明确新时期素质拓展训练的意义,从而更好改进传统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更好发挥出拓展训练的成效,让学生享受户外活动、享受团队协作、享受健康人生,也正如习总书记所号召的,全民参与体育运动,为体育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起蓬勃的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组合   层面   集体   素质   团队   职业院校   教师   硬件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