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浅析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要做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提高教师水平是关键。体育教师作为体育科学知识、技术的传播者,对学生良好素质的培养起着引导和示范的作用。体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体育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而新课程体系的改革也使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有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对体育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浅析中学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及其提高体育教师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和智慧的开发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事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富有献身精神,有高尚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树立牢固的职业思想,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尊重他人,为人师表,团结、协作,始终如一地为祖国的体育教育事业而奋斗。

二、体育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

素质教育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体育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理论体系以及相应的技术、技巧,而且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提高现代教育理论修养。这要求体育老师了解和掌握体育教学改革动态,不断学习新的科技文化知识,掌握在信息化时代交流学习、研究和生活的基本技能,提高驾驭信息的本领,学会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利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学、训练。体育教师只有博学,才能成为学生乐学的引路人,使学科长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体育教师应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

常言道育人先育己,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人格、情趣、爱好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对体育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榜样,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随风潜入液,润物细无声,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进行的。教师一旦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被教育者的学生,就不可避免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首先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使教学工作不能顺利地进行;其次会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掌握知识的水平,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二)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尤其是喜怒无常的情绪状态和暴躁乖戾的性格,往往是造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直接原因。教育专家的《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里专门指出: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抑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薄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其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犹如肺结核或其他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这说明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现实中,一些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表现得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倾向容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和不稳定的情绪带给学生的不仅是一时的伤害,很可能会影响他们长期甚至是一生的发展。在教育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经常失控的教师也有严厉的行政制裁措施。

四、体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的教育能力是影响教学成果、教学質量的重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业水平。因此,体育教师要具有扎实的教育能力。

(一)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首先要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包括流利的普通话、优美的三笔字、准确的技术动作、科学的训练方法、熟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等;其次,要具有钻研分析和处理教材的能力;再次要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能恰当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学方法要力求科学和高效,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兴趣,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他们自觉地掌握体育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能力

体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方面的技术、技能知识,还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规范作为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能力,充分挖掘体育教学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做人、求知、健体、健美、生活的综合素质,充分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

五、体育教师应具备坚实的教学科研能力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科研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它使老师站在新的高度从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科研能使教师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技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体育教师应突出研究创新教育的实质、价值、目标,实施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探

索符合体育教育要求的理想教学模式,力求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等方面有新的突破,实现由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的转变。

教学科研能力是教师不可缺少的教育素质,体育教师必须对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有浓厚的科研兴趣和进行教育科研的强烈愿望,有发表科研成果的需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体育老师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敢于打破陈规,探索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树立教学和研究同步进行的观念,勤读书、勤思考、勤总结,积极撰写教学论文,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对一名体育教师而言,科研能力的提升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有提升科研能力,才能提升教学中的训练科学性,才能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水平的真正提升。

学高仅能为师,身正方能为范。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以上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体、育心、育人的功能,才能达到社会对体育教师德才兼备的要求,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体育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素质   能力   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   科研   教师   中学   科学   知识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