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都能用简易方程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应用题,体验了成功的喜悦,进入七年级时雄心勃勃,对数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负数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世界,丰富多彩的图形引起学生们极高的热情,如何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长时间保持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呢?我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一、充分把握好起始阶段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七年级数学课本,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负数的引入,数的范围逐渐扩大,都让学生感到新奇,想学好数学的欲望较为迫切,即使有的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学得不太好,但全新的环境,新同学、新老师,老师恰当激励性的言语、肯定赞扬的目光,都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数学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让学生多动手,多参与活动:分组制作辅助的教具,利用课堂、课外进行讨论,由浅入深,步步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尽管在活动中,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常常犯错或者回答问题时答非所问或者是那样的幼稚,但哪怕是一无是处,也要从其他的方面,如音色、坐姿、举止等等抓其一点闪光的地方加以充分肯定表扬,让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让学生从心里感到你这位老师的确不同,能带给他们愉悦、信心、希望……以数学趣味、教学的艺术性,感染学生,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数学。

二、求新求活,保持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

新课标的数学课本,具有很强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它丰富的内容提供教学中诱发学生情趣和动机的酵母,七年级学生因其年龄特点,情绪易变、起伏较大,要求我们以“活”的东西教活的学生,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引入环节,在课堂设计多种形式,运用各种手段把学生调动起来,唤起他们参与意识,让他们感觉到数学的神奇和力量,如我在教学“七桥问题与一笔画”时,一开始就用事前准备好的七桥模型让学生先试一试,让学生探索到是否能进行一笔画是由图形中所存在的奇数条线相连的点的个数决定(简称为“奇点”;而另一个是偶数条线相连的点我们简称为偶点)与偶点个数无关,当奇点的个数是0个或2个时能一笔画,其他的则不能。

(1)0个奇点,任一点为起点,最终回到起点(如图1)。

(2)2个奇点,其中一个为起点,另一个则为终点,不回到出发点(如图2)。

七桥问题中有4个奇点,是不能用一笔画来完成,就是说,找不到不重复地经过所有七座桥的路线,如果允许你再架一座桥,就能一次不重复走遍这八座桥,因为架上这一座桥就把原来的4个奇点变为2个奇点。

我以此为契机,紧接着又提出了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如图3有一辆洒水车在城市的街道上洒水作业,能否一次不重复走过洒完全部的街道?

问题2:如图4有甲、乙两位投递员要把自己公司的广告送到A、B、C、D、E、F各点然后到C点会合,甲从A出发,乙从E出发,谁走的路程最短?

学生经过短时间探索就发现图3的点全是偶点,因此可以一笔画能一次不重复地走过全程。

图4的点有两个奇点(A点、C点)能一笔画应以过两个奇点中的一个为起点而另一个为终点,甲在奇点A上、C点则是甲的终点,而乙在偶点上,则他不可能不重复走过全程,必然有一段路程重复,因此,甲所走的路程比乙所走的路程少一些。

有学生提问:在同一个图中有两个奇点,为什么甲能一次不重复走过全程,而乙却不能一次不重复走完全程?

“乙选择的起点不对!”大家都明白了上述的“2个奇点,其中一个为起点,另一个则为终点,不能回到出发点”的缘由。

通过这样把问题置于适当的环境下,从而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体会到数学的神奇,看到数学的力量,积极投入学习当中。

2.充分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针对学生喜欢观看、喜欢动手的性格,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请他们做我的助手,一边准备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一边把课本中的“实验与探究”一个不漏做完,重参与,重过程,通过实践与探究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在活动中认识“自我”。

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自己的拿手的好戏在适当的时候展现给学生,如优美着动听的歌喉,运动场上的竞技,工整美观的字迹等等,让学生敬佩你,激发学生的学科情感,达到“亲其师、信其教”的效果。

三、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少部分的学生上到了七年仍沿用以前靠读、记忆为主的学习方法,当然七年级的课程也不乏要读、要记忆,但依然全靠读、记是难以取得理想成绩,数学应力求理解为主,做到举一反三,有适度的拓展,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主要的精力放在“综合运用”、“拓广探索”的栏目中让学生学有法,学有得,侧重培养阅读、讨论习惯,小结的习惯、观察的习惯;设立“解题能手”台,把能独立解决“拓广探索”的同学名字写在公布栏中,试想有谁不盼望自己的名字能出现在解题能手台上呢?设立“问题能手”,要求提出问题的学生通过自己先找到问题的答案,过些时候公布,向挑战成功的选手颁发一个星,未成功的选手授予“勇士”的称号,总的一句话,就是让学生处于激情中,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

四、营造一个和谐的氛围。给学生一个好状态

作为一线的老师谁都明白把一位好学生培养成才,那不是本事,把一位基础低又不肯勤学习的学生培养成才,那才叫真工夫,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的周弘老师能让聋的女孩成为留美硕士,她提出“90%以上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感情问题,这一类孩子是高素质,高敏感,高自尊,高脆弱,容易受伤害,心情容易受破坏……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好心情好人生,”一语道破了天机,这类学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嘲热讽,每天都生活在无奈之中,又怎样谈得上对学习产生兴趣呢?我们以前是“为生存”而学,现在的学生愿意为快乐而学习,当学生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能多向思维举一反三,或是与他本人相比有的进步,我们应适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就能在学生心里播下光明的种子,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数学   奇点   能手   笔画   终点   路程   全程   兴趣   起点   老师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