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

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强调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现代教育体制中已经不再适用。人文体育观是素质教育下的产物,在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构建人文课堂。如何在高校体育课堂中构建人文体育观成为当前体育教学的重点问题。

一、什么是人文体育观

人文体育观是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顾名思义,人们在体育发展中融入人文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观念就是人文体育观。人文体育观体现了体育发展中的人文精神,其内容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物质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追求,因而人文体育观也随之不断发展。以人为本是人文体育观的核心。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缺乏人文体育观的表现

1.教学理念缺乏人文性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教育制度不断变革,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理念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只注重身体素质教育,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教学缺乏人文性。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完成教学任务上,忽视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思想。

2.过于注重体育竞技性

当前的体育教学侧重于竞技性培养。体育是为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设置的学科,其意义并不只是为了练好竞技技能,参加体育比赛。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要赋予体育课堂活力,让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过于重视竞技性,单纯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的规则和技巧。

3.教学方式与内容缺乏人文性

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都缺少人文性,教学中缺乏人文意识。运动项目技巧不应该成为教学的唯一内容。教师在教学中的内容安排与教学方法都过于依赖教学大纲,片面重视教学目标的达标训练,学生很难在体育课上根据自身情况进行体育锻炼,没有做到以人为本。缺乏人文性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体育教学,会影响学生体育精神的形成,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意识淡薄。

三、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方式

1.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重视以人为本。在教学中,教师对人文体育观的认识程度和理解能力决定着能否更好地开展人文精神体育教学。

2.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想要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教学观,不仅要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还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人文体育教学观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以學生为本。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才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提高自己。

3.加强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人文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要加强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人文性。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设置多门体育科目,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样也可以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另外,要注重教学差异性,教师要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其能接受的体育活动强度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更好地参与到体育学习中。

综上所述,人文体育

观的构建对高校体育教学是十分重要的。通过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教育,从而更好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人文   高校   教学内容   素养   以人为本   人文精神   教师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