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研究

1高校体育教育与德育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人们对体育教学认识的不断加深及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人们开始正确认识和理解高校体育教学与思想道德的关系。我国学校体育教育总目标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使其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现代化高级人才的重要环节。德育是古往今来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以认识为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发展他们辨别善恶的能力以解决道德价值观问题。体育育德是大学生德育不可忽视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它在育德方面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它既丰富了大学育德手段,又为大学生了优质的德育平台。体育中能够有效地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微缩的社会,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德育效果。德育的有效开展也可以促进体育的发展,提升体育的人文理念。

2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2.1明确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目标。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往往只重视学生的体能测试与技能学习,忽略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因此,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员应当合理设立德育教育方面的教学内容,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从而使得学生的体育与德育得到综合发展。德育教育目标应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四个基本要素。一堂体育课中的德育教育目标不要过多、过杂,要有所侧重,有所突出,而且每个教学目标都应该是具体的、明确的。同时,目标的行为水平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要能够清楚地表述出学生的学习行为、完成条件和达到程度。

2.2端正德育教育的态度。

高校要注重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根据学生个人的基本情况来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在体育课程中对学生德育水平的培养。同时,还应该将教学目标由原来的技能教学变成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及身心健康,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让学生终身受益。

2.3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锻炼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所以,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不能按照以前的老方法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传达和培养,通过讲述一些体育明星的个人事迹来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的精神;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放一些比赛的视频,比如,奥运会的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体育爱好。同时,还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其更好地发展。

2.4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德育优势。

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提高道德培养的有效性。为了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地发挥,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积极贯彻和落实培养具备体育科学素养与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的育人目标,坚持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理念和方法,加强体育教材的系统建设,探索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与内容,注重调动大学生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高大学生应具备的包括体育道德水平在内的体育综合能力。需要和兴趣是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高校学生是主体意识较强的群体,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只有在满足学生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设置教材,才能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健美操,舞蹈等不仅能愉悦身心,同时也能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美的情操,培养不怕困难、勇敢、果断和团结友爱的优良品质。学生在体育练习中不仅仅感到快乐,而且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也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5因材施教,对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进行锻炼。

对于体育而言,主要是作为一种良好的情绪催化剂,并且其医疗的价值也是一切药物没有办法比拟的,由于体育锻炼不仅仅能够让人们的性更加的愉快,同时也能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统一支配下对不安的情绪进行缓解,从而缓解人们的心理状况。很多大学生的肝火较为旺盛,要是经常闹情绪,对于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身心将康和全面的发展,特别是在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式较为严峻,因为竞争比较激烈,通常会存在着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是没有一个良好的情绪态度,同时思想准备存在着不充足,将会出现丧气的情绪,对于生活将会逐渐的失去信心。

为了可以更好地让广大的学生可以提前的去尝试成功和失败,从而为其将来做好相应的准备,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到教学之中,对其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同时也需要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2.6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方法。

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净化思想、规范行为,改进体育教师教学中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检验体育教师教学中德育工作效能和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标准。合理的德育评价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主动参与评价。体育教师德育教学的评价方法可以通过教学设计的合理性、课堂教学的德育时机把握等进行评价。学生德育评价方法可以通过制定课堂观察量表,记录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行为、情绪、情感等表现,结合访谈结果或者通过问卷调查来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建立完善学生评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体育   德育   高校   主体   途径   情绪   评价   目标   德育教育   大学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