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主题班会 提高班级德育实效

德育教育的特点是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优良的品质着眼,从细微处着手,不断地强化、深化,在潜移默化中、在学生的认同中完成对学生的教育。主题班会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不可低估,是教育学生的良好手段,班主任通过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将之升华成班会课的主题,在主题班会课上,班主任老师可以围绕这些特定的主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心理教育,与在其他场合、其他形式的德育相比,它更能促进正确的班集体舆论的形成,推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运用主题班会来提高德育实效,是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1. 主题班会体现了教育中的全面性,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符合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原则。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个人,通过学生个人转变影响集体,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集体的教育力量结合起来。

2. 主题班会具有实效性。它是围绕某主题来进行的,大多数情况是根据学校和班级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来进行,能够方便学生提高认识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3. 主题班会可以针对重大节日或某个纪念日来进行,使同学们的情感缘事而发,从而使主题班会具有时效性和鲜明的情感倾向性。

笔者基于自己将近七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学校实际与学生的基本情况,努力探索主题班会的形式与内容,经过不断地反复实践,初见成效。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尝试:

一、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确立和策划班会的主题

主题班会是班集体建设的一项必要活动,可以讨论思想品德问题,也可以讨论班级工作,还可以让学生谈认识、交流思想、介绍经验,开展表扬与批评。主题班会的开展要确立、策划好主题。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那么,如何进行主题的确立与策划呢?笔者认为主要在于把握好三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

(一)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的,主题的确定与设计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决不能搞形式、走过场。

主题班会的教育目的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 思想观点、政治立场、首先品质方面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人生理想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2. 端正好学习目的、态度的教育。如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为振兴中华而学习的教育。

3. 创三好、比贡献教育。如对学生进行创三好教育、五讲四美教育,爱集体教育、爱劳动、比贡献教育等。

(二)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要做到有针对性,班主任必须善于搞好调查研究。作为班主任,对于本班学生的精神状态、学习风气、健康状态、舆论、班风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了如指掌。只有这样,才能摸清学生状况,抓住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并能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促使学生的思想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认真确立主题,做到计划性

主题班会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教育性、计划性三者是统一的。

1. 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

2. 对所在学期的班会活动有一个总的计划。

3. 对组织每一次班会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采用哪些内容和形式,达到什么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计划,主题班会就会目标明确,进行顺利,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

二、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并加以实施

班会的主题确立和策划好之后,第二步就是选择形式和实施问题。班会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要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融为一体。

(一)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

小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富于幻想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适应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把德育渗透在活动之中。

(二)不拘一格,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开好主题班会,除了要有好的主题之外,还必须注意形式的多样和生动。班会的形式是丰富多彩,不能搞一种死板的模式。只有多样化,才能适应少年儿童的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满足他们求知、增长才干、抒发思想感情、关心时事政治和走向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使他们受到教育和锻炼。

主题班会可以有如下一些形式:1. 主题交流会;2. 演讲和竞赛;3. 座谈和辩论;4. 野外活动;5. 社会调查成果汇报;6. 文艺表演;7. 经验介绍。

(三)充分做好准备工作

准备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教育学生的过程。因为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的交流、合作、沟通、采访、整理资料、聆听等等,就能产生一种自我的体验与感受,形同于一种隐形的课堂德育。再者,充分的准备才能使主题班会顺利开展,是达到预期的效果重要的重要保障。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班主任在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扮演的是指导者的角色。主题班会的策划与实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和自主地位。使学生成为班会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班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在准备、组织召开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相信学生,放开学生、指导学生,让学生既当主人、又当参谋,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由老师包办人替。

三、班主任要善于巩固主题班会的成果

班主任要考虑主题班会的选题、组织形式,要考虑主题如何深化和成果如何巩固,怎样让学生进入并保持最佳状态这就需要搞好主题班会的总结,并在总结中善于借题发挥,还要做好追踪教育。

(一)班主任要善于总结

做好活动总结是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主题班会当中,学生的认识有时并不是一致的,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有时还有分歧,有些发言往往有片面性和局限性。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和认识水平方面的原因,有些往往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有些仅凭个人好恶来判别事物的善恶美丑,缺乏客观的标准;有些发言有明显的个人感情色彩,而缺乏理性的分析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班主任就要善于利用总结来启发、诱导和点拨,使同学们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认识到召开班会的目的、认识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二)班主任要善于借题发挥

借题发挥是班主任必须掌握和经常运用的手段。在德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抓住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借题发挥还指在班会总结中,班主任要善于由引及彼、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使主题班会发挥出多种教育作用。

(三)班主任要做好追踪教育

要使主题班会真正起到教育教学作用,决不能忽略最后一个环节,就是深化主题和巩固成果,也就是在主题班会后要进行追踪教育。

1. 在主题班会活动之后,要及时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馈,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变化,继而加以引导,促其升华。

2. 主题班会做出的决定,班委会要认真监督执行,并付诸行动,主题班会的成果才能发挥出它的效用。

3. 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让学生在不断地得到肯定中坚定自己的信念,让德育变成学生的一种长期保持的习惯性行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9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德育   班会   教育性   目的   主题   计划性   实效   班主任   班级   形式   思想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