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与对外汉语学习前瞻

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现状与对外汉语学习前瞻

1 韩国留学生在汉语学习中的现状

1.1 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声调的掌握

语言的声调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概念。汉语的美感在于阴阳顿挫的语调,很多时候,语调可以表达出语言的一种情感,所以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语调的韵律也是一件值学生们研究的重要课题。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时,汉语的声调是比较难掌握的一个环节,出现这种错误不是没有原因的。

首先汉语普通话中7个辅音是韩国语言中不存在的,当一些需要辅音发出时,韩国学生往往不能发出标准的音阶。所以,要锻炼韩国学生的气流摩擦发音,强制训练以后,发出韩国语言中没有的辅音音阶。

韩语的元音和汉语的元音发音方法不同,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韩国留学生除了要模仿正确的发音口以外,还可以指定一个朗读的计划,通过朗读掌握发出汉语声调的技巧,并且不断的复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随着文化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等学科的发展,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的过程中,要意识到文化对于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学习一门国家的语言,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这样才可以真正感受到汉语的沉淀过程。同时要注意在对韩国学生进行中国文化的介绍时应避开容易引起不快的地方,尤其是涉及传统节日和古代战争方面要格外注意,彼此尊重对方的文化。

汉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词汇的运用。由于中韩语言文化中存在语法的差异,因此,在语句中对于词汇的正确导入,是韩国留学生比较大的一个挑战。因此,韩国留学生首先要解决的是文化语汇置换问题,需要沟通不同的社会、历史和道德意识,需要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之间架起一座座桥梁。掌握了词汇的正确导入,可以让韩国留学生更好的运用汉语进行交流。

1.3 掌握成语提高汉语学习能力

根据目前的情况看,大部分韩国留学生不太善于运用成语进行交流,这是对文化知识欠缺的一种表现。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所以,学习成语对于留学生而言,是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由于对文化知识不了解,留学生容易将成语中所认识的词的意思误解为整个成语意义,以偏概全。所以,在成语的学习中最好将成语融入情境之中,以成语故事的形式来教授,这样既融入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同时又使课堂生动,让学生以故事的形式牢记成语的意思。

2 对外汉语学习的前景展望

2.1 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

众所周知,留学生在汉语水平达到了一定阶段之后,兴奋点会转向语言背后所隐含的文化内容。所以,对外汉语的发展方向将会注重于对外教师的文化素质培养,在文化课上也会增加中国传统艺术和礼仪的更多内容,如剪纸、书法古代的婚礼,冠礼等,让留学生全方面的了解中国的文化。

2.2 对外汉语的学习研究将推陈出新

传统的对外汉语学习更多的是注重学的部分,新的对外汉语学习理念是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学习对外汉语的整体规律。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学习目的。由于更多学习者的加入,提高了对外汉语的学习地位,因此,将会有越来越多关于留学生学习对外汉语的研究新作面世,这将给学习对外汉语的学习者们一次新的思想注入,同时也可以满足对外汉语学习者们更多的需求。

2.3 科技化的普及将提高对外汉语学习的新景象

网络化的普及,让人们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科技化的教学方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视、听材料进入对外

汉语教学领域,仅仅是利用电视机、收录机的效能开展教学。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迅速发展,也仅限于以常见情景;常用句型为线索,配以常用语词和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教学,还不能充分发挥这类设备为语言教学所能提供的多方面的可能性,如综合性、直观性、可选择性等,开辟教学的新路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对外汉语教学带来新的希望。比如一些手写输入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出现。都将为对外汉语学习开辟新的教学途径。目前正在研制新一代的教学教材,在教材中,将会融入这些先进的技术促进科学研究,为汉语学习者和对外汉语教师带来更多的便利。

综上所述,对于韩国学生的汉语学习的现状,应该注重语言的声调以及语法的良好运用,多了解中国的文化背景是提高汉语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面对对外汉语的发展前景,要以提高对外汉语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为学习目的,共同为对外汉语的发展继续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汉语   韩国   对外汉语   辅音   学习者   声调   留学生   成语   现状   语言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