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教学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一、当前学校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来自教师的轻视

音乐课在学校教育中被认为是小科、副科,小升初考试非考科目,期末考试不算成绩,导致老师对音乐教学的轻视。认为音乐教学不重要,所以表现在教学中就显得课堂有效性降低,老师讲课没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使,唱唱歌、拍拍手,学生本来是喜欢音乐课的,但是在老师这种不重视的心理影响下,也和教师一样产生了消极的学习情绪。

(二)来自学生的漠视

学生喜欢上音乐课,因为音乐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相对于语文和数学的学习来说,学生的压力要小得多。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学生表现出来的轻松和放松,其实质就是对音乐课的一种漠视。当然,这与上文教师的轻视心理也有直接关系。

(三)对创新教学把握不够

音乐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创新而创新,不管什么歌曲,不顾什么教学目的,就胡子眉毛一把抓,都安排自编和改签歌词等环节;还有的教师,为了在相关公开课上追求所谓的教学效果,在课前深思熟虑帮学生做好,让学生来展示和表演如此创新,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只会给教学带来消极影响。

(四)对合作学习理解不透

合作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在学习活动中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同学的优势,从而优势互补,完善自己,形成一种情感同化的态度,最终实现共同进步。但是,合作学习在现实音乐课堂实践中应用不当,有的老师不管教学内容适合不适合分组合作,都一律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似乎不合作就不是新课程。于是,大部分小组的成员虽面对面坐在一起,却各忙各的事,有的甚者谈天说地,打闹游戏在一起,合作学习成为了合作取乐,没有发挥出真正的教学作用。

二、改善学校音乐教学消极现状的对策

(一)强化教师自身的职业意识

教师是实施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生产力。因此,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音乐课堂有效性的保证。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建构不是教师教出来的,是学生通过一定学习资料和帮助对象自己获得的。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教师要作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首席学习者。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以学生为本。提高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认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热爱自己本职工作,对音乐及音乐教学怀有满腔的热情。对学生的学习怀有高度的责任感,让学生通过音乐课堂的学习,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感受音乐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美感,提升自己的意识品味。这是一个优秀的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艺术审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虽然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某些概念和理论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向学生传授,但更多时候,音乐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它是靠想象力去完成再创作的过程。音乐教学应该遵循以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之情,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力。学唱、乐器演奏、五线谱等,都是为更好地欣赏音乐、体会音乐服务的。因此,音乐教学有效性保证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感受音乐带来的艺术享受,感受因旋律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美,从而提升学生对音乐艺术的鉴赏力。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从听音乐入手,开始培养学校生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每一节课都精心设计音乐欣赏的内容,要诱导孩子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享受音乐,掌握知识。比如,学习《剪羊毛》时,笔者就借用多媒体资源,让大家认真地听合唱曲《剪羊毛》,这首合唱音色优美,曲声部均衡和谐,充满了美好的幻想。然后,让大家对比听教材中的范唱。让大家切身感受同一首歌,经过不同的艺术加工,可以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享受和审美体验。为了让孩子们在听音乐时提高艺术审美,笔者对教学流程进行了如下调整:简明扼要的背景介绍,创造听的氛围欣赏教材范唱对比听网络版合唱《剪羊毛》从风格迥异的两首相同歌曲中对比和感受大家发言说说体会。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大增。

(三)正确把握音乐教学的创新性

创新是21世纪的主体,是新课改重要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形成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要深入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论,教学注重创新能力的形成。只有创新的教学设计,才会有创新的音乐学习。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笔者不但指导孩子们欣赏教材要求的音乐作品,还结合听音练习来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提高孩子们欣赏音乐的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学情,采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孩子们参与和体验音乐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欣赏《牧童短笛》前,我们可以在黑板上绘制出想象的画面:两个小牧童骑在牛背上,小女孩面带微笑侧耳倾听小男孩悠扬的笛声,柔柔的河水,嫩嫩的柳枝。这样让孩子们感受着直观的画面,聆听着贺绿汀的优美乐曲,不知不覺已融入画面之中。

(四)正确选择学习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不仅会受到自身知识结构、认知规律和情感意志等因素的制约,还受到爱好兴趣、学习动机和价值观念的支配和推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研究学校生的学习需求、学习动机和接受能力,力求找到知识性和体验性完美结合的学习方法。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学生为本的原则,让同学们在合理的引导下主动参与、主动学习、自主练习、自我完善。如教学歌曲《小鸭子》时:在学生歌词不熟练的地方即引导他们自己创编动作,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熟悉的歌词来学会陌生的曲调,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化,音乐课堂凸显出来一些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线音乐教师,本着响应新课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教学效率的目的,从实际学情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规律;从音乐课堂教学的结构入手,从教学的模式上进行探索和改进;努力摒弃各种形式主义的教育浮夸风。具体到课堂实践中,必须确定音乐课堂的音乐本位和学生本位相结合,在教与学中指导学校生主动参与和体验音乐,积极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听的能力、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最终实现高效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音乐论文   目的   音乐课   对策   课堂   能力   老师   教师   学校   艺术   学生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