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的声学分析

关于现代苗语方言鼻冠音声母的声学分析

一、关于“鼻冠音”的定义及苗语鼻冠音的认识

关于“鼻冠音”定义,长期从事语言学田野调查的学者给出了明确的界定。陈其光教授认为,现代苗瑶语的一些方言里,有一套鼻音加口音的声母mp、mph、nt、nth、?耷k、ndl等,这套声母称为鼻冠闭塞音声母,其中的鼻音可称为鼻冠音。戴庆厦教授在关于彝缅语鼻冠音声母的论文里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所谓鼻冠声母,就是在塞音、塞擦音前冠以鼻音,组成复辅音声母,与不冠鼻音的单辅音声母形成对立,如mb、nd、n?諩、?捱?誼、?耷g等”。两位先生对鼻冠音声母的认识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也就是鼻冠音节的构成形式,即“鼻音+相同部位的塞音/塞擦音→鼻冠复辅音声母”,而其中的鼻音即可称之为“鼻冠音”。

在苗语中,鼻冠音是一个很典型的语音现象,并且是划分苗语方言最重要的标准。学者提出,苗瑶共同语来自原始苗瑶语,而苗瑶共同语是有声调和鼻冠音声母的语言,这足以证明鼻冠音在苗语的音节构成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苗语鼻冠音主要分布在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中,另外,在黔东方言的部分音点有少量的词汇也部分保留了鼻冠音,即保存着*mbr演变后的复辅音声母nz,以及南部土语部分语言点保存着复辅音?捱?捺,其他大部分音已丢失了鼻冠音。以王辅世先生为代表的语言学家以m、n、?鬭、?捱、?挹、?耷、n等7个形式来分别表示“唇、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混合舌叶、舌面前、舌面后、舌根、小舌”等鼻冠音。

二、关于苗语鼻冠音的争论

对待苗语现代方言特别是湘西苗语中塞音、塞擦音声母之前附加鼻辅音的情况,从上世纪开始进行苗语方本文言调查时起就存在两种不同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是鼻冠闭塞音声母,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浊辅音。王辅世先生主编的《苗语简志》中所列音系、方言代表音点与《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苗瑶语族部分)一书相同。《苗语简志》认为,以湖南省花垣县吉卫乡腊乙坪苗话为代表的湘西苗语有一组鼻冠音声母;而母语是湘西苗语的石如金、麻树兰两位先生则认为是浊辅音。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苗语鼻冠音的构成形式、组合规律等语音特征进行声学分析,并对鼻冠音声母中鼻冠音与其后声母的声学关系、及某些方言的音节构成中是否存在鼻冠复辅音声母等问题进行探讨。

三、声学验证的基本原则

本文主要通过对音节首辅音的实验分析和语图识别来验证鼻冠音音节的声学特性。辅音的发音方法和声源的性质密切相关,发音时的三种声源(浊音、紊音、瞬音)语图上表现为三种截然不同的纹样,即冲直条、乱纹和横杠。 四、实验分析

(一)例词挑选与分类

1.语料转录:参照《苗语简志》词汇列表,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音档词汇录音》中腊乙坪话(湘西)及大南山话(川黔滇)中的全部鼻冠音例词(包括单音节和多音节)进行录入和切割。

2.语料分类、归档:例词切割完成后,把湘西和川黔滇苗语里带鼻冠音声母的音节分为三类:

(1)第一种情况,笔者选取了七组单音节词汇进行描写,分别包含六个不同的发音部位(p、t、?拗、k、c、q)。根据上文对两地方言中鼻冠音音节数量的统计,单音节词所占比例最大,因此这部分的选取的词汇最多,而且单音节词也能更加清晰地识别鼻冠音的区别特征。

(2)第二种情况,含有7个不同鼻冠音的音节,均位于第二个音节,而且前一个音节为开音节。

(3)第三种情况,多音节词中鼻冠音跟在闭音节之后。选取以鼻辅音做闭音节尾+鼻冠音的音节,观察鼻冠音音节受前一音节的影响,但这种组合的词在湘西苗语中数量极少,笔者挑选了三个例词进行比较。

鼻音后的塞音、塞擦音有三种情况:一是不送气的浊音,二是不送气清音,三是送气清音。因此,为全面而准确地验证鼻冠音节的性质,选词时笔者遵循一个原则:尽量选取包含以上三种形式的音节,力图涵盖鼻冠音出现的所有情况。

在上面这些音节中,为了方便描写和对比,笔者均选取了韵腹相同的音节,辅音兼顾送气与不送气,这样可以直观地分辨声母部分的区别特征。对于声调,尽量选取调值相同的词汇,特别是单音节词。如果没有相同调值的,就选相同调类的词。王辅世先生认为,苗语鼻冠音出现的情况有固定的条件,比较规律,而且对音节的性质构成影响的是音节的强势部分,即音节的主要辅音,故而声调的异同在本文中对验证鼻冠音的声学特性影响不大。

按照以上这些原则,在本文中进行分析的音节结构形式为:

(1)塞音/塞擦音(不送气清)

(2)塞音/塞擦音(送气清)

(3)鼻音+塞音/塞擦音(不送气清)

(4)鼻音+塞音/塞擦音(送气清)

(5)鼻音+塞音/塞擦音(不送气浊)

(二)例词与语图

1.单音节:根据鼻冠音出现的七种情况挑选出七组单音节词,如下表。

本文从以上例词的实验语图中挑选一组来进行说明:

2.多音节:鼻冠音位于第二个音节后且第一个音节词尾是开音节(多音节语图均挑选一组进行说明)。

湘西:t?藁35mph?藁44蚂蚁 q?蘅35 烟(炊烟) ?捱?藁35nqo35 鸽子

pji44nt?藁44 手指 q?蘅35?鬭thu35 裹腿 ?諬i44?耷kh?藜44 裤子

?諬i44?挹ch?藓44 高兴

川黔滇:?諬e13nto?耷44 树枝 qo43?捱?諬ou31 口水 to43n?鬗ai33 青年女子 挑选语图如下:

3.鼻冠音音节位于第二个音节且第一个音节词尾是闭音节。

湘西:so?諪44Nqo?諪44脖子 qh?藁?諪53nt?藁44戒指 ?鬗o?耷31nto44织布机 挑选语图如下:

(三)语图识别与分析

1.单音节词:根据声学分析得出的数据以及语图体现的特征,同时在对每组音节例词的语图进行相互对比后,笔者认为:

(1)单音节塞音

湘西苗语中,“pu44开、c?扪31桥、qa53啼、ku44斗笠”及川黔滇苗语的“pa?耷43搬、ta43裙子、kou33斗笠、qe44蛋”分别是以塞音p(双唇)、t(舌尖)、c(舌面)、q(小舌)、k(舌根)起头的音节,在语图上充分体现出塞音爆破成音的冲直条和元音能量集中、振幅加强的共振峰横杠,其中p、t、q、k四者的冲直条最为明显,音节首细而窄的尖锋就是塞音的特征,而c的灼烧条纹稍微清淡,从图中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辅音后面的u、a、?扪、e的元音横杠。经过对五个塞音的时长统计,平均持续时间大概只有10毫秒左右。用它来与下面有其他附加音素的音节进行对比,能很直观的看出异同。

(2)送气与不送气

在湘西苗语和川黔滇苗语中,分别选取了“pu44开、n?鬗a44洗(洗手)、?拗a53和?鬗a?耷43脏、ta43裙子、?鬛ua13老鼠、kou33斗笠、qe44蛋”的送气音语图进行对比〔分别是“phu44说、n?鬗ha35干净、?拗ha53(寻找)和?鬗ha?耷44核、tha43和、?鬛hua43欠、khou33痒、qhe43睁”〕,从语图可以看出,它们对应不送气音节中,u、?藁、e前面的冲直条比p、?鬗、t、?拗要明显一些,不送气辅音和元音之间结合紧密,而送气辅音和元音之间有一小段乱纹(图中用红框标注),这就是送气的部分,尤其以(phu44说)(tha43和)表现得最为明显,尖锋之后紧接的是一段乱纹,验证了送气辅音的区别特征。

(3)单音节塞擦音 (4)单音节鼻冠音

湘西苗语中,“mpu53名字、n?鬗a44洗(洗手)、n?諬?藁?耷33集市、?鬭c?扪44睁、?挹c?扪33球、Nqa53价钱、?耷ku44弯”及川黔滇苗语“mpa?耷43胳膊、n?鬗a?耷44坟墓、nta55浅、?鬭?鬛ua24煤、?捱?諬ou31嘴、?耷kou33麂子、Nqe44价钱”分别是与各自非鼻冠音节对应的鼻冠音辅音语图。语图上显示,在发塞音和塞擦音之前,有一条轨迹清淡和弱化的低频横杠,笔者对母语为苗语的老师所做的/m/、/n/标准音对比后,能辨认出它们呈现出与之相同的区别特征,这表明在发塞音和塞擦音前,确实经历了一个鼻音过渡的动程,但是持续的时间比较短。由此可知,在这些单音节词中,能够肯定存在鼻音+塞音/塞擦音的结构,并结合成一个音节,但起强势作用的仍然是主要辅音即塞音/塞擦音,鼻音不对整个音节构成影响。

2.多音节:鼻冠音位于第二个音节后且第一个音节词尾是开音节。 (2)“开音节+鼻冠音”出现新的音节形式

在“开音节+鼻冠音音节”的结构中,这些鼻音和前一个音节的元音结合紧密,构成了一个新的音节,这与在听音审音的过程中感知到的音节形式比较接近。笔者从以上湘西和川黔滇方言中共挑选了包括七个鼻冠声母的词汇,参照上面的语图。分别是:

t?藁35mph?藁44蚂蚁(湘西) q?蘅35?捱?諬ho53烟(炊烟)(湘西) t?藁35Nqo35鸽子(湘西) ho44?耷kou31唱歌(川黔滇)

语图中的第三个图样是模拟的“共振峰光谱图”。从语图来看,除“q?蘅35?捱?諬ho53烟(炊烟)”以外的六个词中,每个音节之间都有一段空白的间隙,而这六个词的第二个音节恰好是由“鼻冠声母+塞音”构成,这段间隙及后面齐整的冲直条正是塞音的体现。在间隙之前,显示了鼻音与前一个音节作为韵腹的元音紧密结合成了一个音节。如果把这段体现鼻音频谱特征的部分剪切掉,整个音节就会发生变化,比如ho44?耷kou31剪掉鼻音/?耷/,就变成了ho44kou31,用praat播放出来能比较明显的听出是一个典型的以开音节为首的双音节词,不会体现为开音节中元音与附加音素结合成新音节的区别特征,这说明在此类音节结构中,有无鼻音能够影响音节的构成和性质。此外,根据横轴能方便的计算出音节各个部分的时长。

3.多音节:鼻冠音位于第二个音节后且第一个音节词尾是闭音节。

两地苗语方言闭音节后接鼻冠音的结构中,无论是在听感上还是语图中都清晰地反映出鼻冠音的存在,特别是由于前面的闭音节多以/?耷/作韵尾,发音部位的不同使得在语图上鼻音的共振峰特征表现得更加明显,如/?耷/和/n/、/?耷/和/N/。只是由于鼻冠音在发音时动程较快,延续时间一瞬即逝,人耳还来不及感知它就已经过去了。

笔者从湘西苗语里选取了两个闭音节后接非鼻冠音节的双音节词“m?藁?耷33te44蜜蜂、qh?藁?耷53p?蘅蚊帐”进行比照分析,语图如下。从图中可以看到,在这种音节结构中,两个音节相互独立,它们之间有很大的空隙,没有出现在任一音节上有附着其他语音特征的情况。但是在听觉上,由于前一个音节以鼻音结尾,似乎能感知到音节中有鼻冠音的成分,这是否是一种音变现象,需进一步研究和证实。

五、结论

基于以上的实验分析,笔者认为:

1.在湘西苗语和川黔滇苗语中,确实存在鼻音+相同部位的塞音/塞擦音的音节,也就是说,这两个方言中确有鼻冠复辅音声母;

2.鼻音与口辅音(塞音/塞擦音)结合紧密,组成一个音节;

3.在两个辅音中,鼻音后的辅音是强势,音值强而长,能量集中爆发,因此语图灼烧痕迹浓而重;音节中鼻音呈弱势,音值短而弱,能量比较轻微,因此在语图上体现不明显,有的甚至呈消失。尤其在分析川黔滇方言时,有的音节在听音时能感知为鼻冠音,但语图中没有体现鼻音的特征,笔者估计这是由于发音人发音时语流和轻重音的差异造成。 5.鼻冠音缺乏独立性,声母的性质由其中的闭塞音决定,鼻冠音不起作用,闭塞音是鼻冠闭塞音声母的主要成分。听感上,鼻冠音节出现的条件有规律而且严密,两者不可分割,这从鼻冠音的别义功能上能得到佐证。在韵腹,声调相同的情况下,有无鼻冠音就成了区别不同词汇意义的唯一标准。上文对开音节后接鼻冠音节例词的分析也说明,若把鼻音切除掉后整个音节就变成了其他完全不同于原词的形式。

6.在“开音节+鼻冠音音节”的结构中,鼻音和前一个音节的元音结合紧密,呈现新的音节构成体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论文   声学论文   声学   复辅音   塞擦音   塞音   湘西   辅音   元音   声母   鼻音   音节   方言   特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