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克托罗《诗人的生活》中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互文性研究

一、互文性概述

互文性(intertexuality)是一个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术语,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最先提出的,通常指两个文本或多个文本之间发生的互文关系,这里的文本不仅包括文学作品的文本,还包括社会历史文本。互文性往往包括暗示、改编、戏仿手法的运用,从而达到不同文本互相交织、融合的戏剧性效果,同时也成为一种研究方法被广泛运用在新历史主义和女性主义等文艺批评中,成为西方文论史的重要一环。因此,对该作品进行互文性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其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时代意义都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二、《诗人的生活》中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关系

《诗人的生活》由六个短篇小说和一篇中篇小说组成,每个故事的情绪风格都各不相同,各个故事咋看也毫不相关,但各个故事之间实则存在着微妙而紧密的内在联系,其人物、情节的设定,甚至叙述手法的选择都是为作者以小说文本影射现实而服务的。

作为本书的开篇之作,《家族的作家》以回忆录的形式较为舒缓的节奏展开,紧接着的《水厂》、《威利》、《猎人》、《外国公使馆》与《流浪汉》,故事性则较弱,内容也比较凌乱,破碎。《水厂》的文字极为冷峻,令人毛骨悚然,具有一种爱伦坡式的哥特意味,揭示了人性的淡漠;而《威利》中,作者将故事设定在1910年的加利西亚,以一种惠特曼式的嬉皮士节奏生动地描写了文中人物感情的变化和激烈碰撞以及人物关系间的暗涌和破裂,将美好的田园生活撕碎在读者面前;在《威利》中揭露母亲不忠的男孩,随后又在《猎人》中以幻影般的身份再次出现,成为用步枪射杀了年轻教师的猎人;《流浪汉》一文中,作者运用了拼贴、剪切、连缀等后现代技法,以直白的艺术性,即手法上故事单元断裂的暴力这种将故事单元粗暴地切成碎片的艺术形式,影射并拆解了中产阶级自我放逐的执狂与疏离反抗的孤寂;最后,收尾之作《诗人的生活》的情节内容也极为零散,没有完整的故事,《家族的作家》中的男孩已近中年,依靠搜集多对夫妇的婚姻生活作为素材,同样运用了拼贴与零散叙事等蒙太奇手法,将这些生活碎片拼接在一起,再穿插以自己的婚姻生活,拼凑缝接了一幅复杂的社会画卷,反映自己的婚姻状态,也影射了整个中产阶级的生活现状。

微观上来说,《流浪汉》与中篇《诗人的生活》两个小故事均使用了拼凑的手法;宏观上来看,整部作品中的各个故事也可以说是一种富有逻辑的拼凑,而这种混乱的"拼凑",便显示了作品的小说文本与现实社会中产阶级中年夫妇之间脆弱关系和空虚生活的互文关系,即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关系。

多克托罗的创作,似乎都在模糊历史与小说之间的界限,其作品就像时间胶囊一样将美国不同时代的社会面貌封存了起来。在六个短篇中,作者从多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身份与不同年龄的人面对的各类暴戾,当紧张的气氛突然断开,《家族的作家》的叙事者乔纳森已步入中年,正在中年危机中沉思,挣扎。当作家不断揭露自己及周遭人们婚姻生活中的荒谬时,他与整部作品其它故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清晰起来,而此时,读者便会发现,该作品无论是在情绪、风格还是结构上,都将乔纳森一生可能走过的时代和居住过的地方串联了起来,成为了他个人的自传,正是通过这部自传,作者全面揭露了现实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多克托罗的小说文本和历史文本之间具有流动性、共时性、开放性和相互指涉的特征。在多克托罗看来,小说与历史没有明显的界限,历史可以成为小说,小说也可以变现真实。可以说,这种将历史与虚构融合起来的方法,即是多克托罗在这部作品中表现出的历史文本与小说文本的互文性。

三、结语

多克托罗一生站在虚构与历史的边缘,混淆模糊着它们的边界,用虚构反映着更高的真实,用历史支撑着有力的虚构。文学作品中互文手法的使用,一方面反映了20世纪后期的社会面貌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扩宽了读者文学研究与批评的范围。本文仅小说文本与历史文本的互文关系着手,简单分析了该小说对现实世界的影射,也存在一定局限性,这就需要更多的研究学者对该作品进行更深更广的分析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历史   文本   流浪汉   小说   中产阶级   手法   诗人   关系   社会   故事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