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农业高校科技日语翻译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微 精品源自中考备战

1 文化转向背景下农业科技日语译介活动叙说 受欧美翻译思想风潮的影响,日本语言学界也将目光转向了文化研究领域。氏家洋子在其着作《言语文化学の视点――「言わない」社会と言叶の力》(19

9

6)指出语言与说话者、听话者,以及以语言实现交际功能的社会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南雅彦在其着作《言语と文化》(200

9)中提出了文化的导入问题,指出统合文化研究在语言研究领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翻译学界,大桥良介在《文化翻译的可能性》(19

9

3)中提出“异领域间”、“异次元间”概念,河源清志主张界定翻译射程,探讨翻译领域和境界划分问题,认为将翻译看作社会事项,进行文化现象分析是翻译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翻译学的文化转向问题引起了中国学者的浓厚兴趣,孙艺文提出了跨文化意识形态的概念(200

3),许钧提出对翻译的社会文化属性加以系统研究(200

3),王洪涛在《翻译学的学科建构和文化转向》(200

7)中提出了翻译学的文化转向及最终归宿问题。这股思潮在英语学界不断推进,不过在日语学界却略显滞后。②目前此类研究并不多见,而结合农业科技翻译方面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仅有林全庄、林松、付伟伶的《科技日语翻译中的两个突出问题》(《中国科技翻译》19

9

1)等十余篇论文,且研究内容基本定格在语言现象、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上。

对于农业科技日语译介 2 文化转向背景下农业科技日语教学法简评

目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程度及规模的扩展与加深,科技日语翻译日益受到学界重视,在农业院校开设的日语专业翻译课程,也注意将农业科技翻译列为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模式一般表现为:

(1)语体介绍法。翻译文章根据写作目的、内容及读者对象不同,而采用各种不同的语体。科技文章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是阐述、探讨、解决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问题的。其语体特点在于揭示客观世界的运动规律,阐明应用科学技术的方法,向学生介绍新的科学技术知识。

(2)特殊词汇、语法构成讲授法。科技文章有它本身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即表现在词汇、语法结构及修辞等语义、语用方面,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应的基本词汇和语法规则。

(3)基本科技素养培养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能在把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做好翻译工作。不过,工作的重心仍围绕着传统的培养模式展开,即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日语能力,具体包括:

(1)语言能力,掌握所学语言的规则,如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

(2)语篇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规则构建语篇的能力。

(3)语用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外语在适当的场合,用适当的方式,针对适当的人得体地交际。

(4)专业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能运用外语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论文   英语论文   外语翻译   语体   日语翻译   日语   文化   科技   学界   农业科技   语法   能力   语言   高校   农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