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非物质遗产角度看粤剧的传承与保护

摘 要:中国是具有数千年文明历史大国,在发展中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化。在岭南文化中,粤剧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历史基础,一度受到人们的喜爱。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年轻一代对粤剧的兴趣越来越低,只有部分老年人仍然喜爱粤剧。如果不加以继承和保护,粤剧最终难逃失传的命运。目前,粤剧已经被列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以,应从非物质遗产的角度入手,对粤剧进行良好的传承和保护,从而使粤剧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非物质遗产;粤剧;传承与保护

0 前言

岭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在岭南文化中,粤剧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历史性、民间性、地域性特点,经过漫长的发展,不断进行创新、吸纳、融汇,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优势。但是,在当前的社会中,粤剧的喜爱和欢迎程度大大削弱,正面临着流派、行当失传的危险。当代年轻人往往更加喜爱现代流行音乐,不太喜欢粤剧等传统剧。对此,应当正视粤剧作为非物质遗产的意义,采取有效的措施传承和保护粤剧,避免粤剧渐渐沦为仅存于博物馆中的非物质遗产。

1 粤剧的起源

在岭南文化当中,粤剧具有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因而具有极高的代表性,素有南国红豆的美誉,在澳门、香港、广西、广东等粤语地区,都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粤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当中,使得世界人民对粤剧艺术的人文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有了更广泛的认识。粤剧作为广东地区最大的戏曲剧种,源于外省戏曲声腔的流入。明清时期,广东地区涌入大量的外省戏班,开展各种表演。广东地区因而传入了很多外省的戏曲音乐,在粤乐源流当中,江南小曲小调、牌子曲等逐渐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对于粤乐来说,很多牌子曲逐渐发展演化为粤剧曲目的牌子曲。而江南小曲小调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流传,身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因而具有十分浓厚的地方风格色彩,也形成了独特的粤剧曲目。在唱腔方面,粤剧主要是板腔体和曲牌体综合的形式,其中以板腔体为主,曲牌体发挥着辅助性的作用。粤剧具有变化灵活、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等特点,因而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十分受欢迎的大戏曲种。

2 粤剧的发展

在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粤剧得以形成,经过不断的发展,在清朝时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粤剧的产生、形成、发展的历程当中,经历过辉煌时期,同时也遭受过巨大的影响和打击。纵观历史,粤剧的发展历程可谓曲折艰辛,曾经被官府明令禁止演出,在“文革”期间也遭受过沉重的打击,改革开放的新思潮也对粤剧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在多次沉重的打击之下,粤剧都挺了过来,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和传承。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有人在传唱粤剧,避免了粤剧遭受失传的尴尬境地。

2.1 明清时期

粤剧的酝酿、形成以及初步发展,主要在明清时期。粤剧自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形成之后,在清朝初期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高度,到了清朝末期的时候,更是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成为当时主要的戏曲剧种。但是,在清朝咸丰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很多年轻有为的粤剧艺人积极投身革命斗争,使得粤剧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例如,著名粤剧艺人李文茂,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当中,加入了反抗的农民军行列,与清政府对立。李文茂在佛山琼花会馆带领梨园弟子组织起义军,积极响应太平天国起义运动,与清政府对抗。清政府为了对这股势力进行剿除,烧毁了佛山琼花会馆,大量屠杀粤剧艺人,同时明令禁止民间演出粤剧。这对于粤剧的发展来说,造成了十分巨大的打击,几乎使粤剧发展一度停滞不前。不过,在这场惨烈的革命斗争当中,很多粤剧艺人都培养了良好的革命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锻炼,为粤剧未来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随着李文茂的失败,清朝政府逐渐减缓并取消了对粤剧的禁令,使得粤剧重新得到发展。得到重生的粤剧在这一时期的演出形式、演出内容等,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很多戏班逐渐编制了自己的曲目,将民间小调、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融入其中,并且对粤语方言进行应用,使得舞台背景、服装、戏剧内容等都产生了极大的改变,促进了粤剧的发展和进步。

2.2 “文革”时期

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粤剧遭受到了十分沉重的打击。四人帮主要成员江青认为,粤剧是靡靡之音,是不可取的,并由此对粤剧进行了严令禁止。由于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打散了很多粤剧队伍,批判了大量优秀的粤剧曲目,同时影响了很多优秀的粤剧工作者,对于粤剧的发展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不过,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和文化大革命的结束,粤剧又一次得到了重生,经过粤剧艺人不断的努力,重新组织了粤剧的演出队伍,将积累的大量优秀的粤剧曲目进行演出,使得粤剧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当时具有代表性的优秀粤剧作品主要有《宝莲灯》《梁山伯与祝英台》《逼上梁山》《山乡风云》等,使得粤剧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2.3 改革开放时期

当今社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推行,大量新的思想涌入我国,对人们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也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粤剧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而且,一些老一辈的粤剧艺人由于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惨痛历史,因而仍然心存担忧,在发展和传承粤剧的过程中,思想方面难免会存在一些限制和阻碍。另外,由于当前社会中商品经济逐渐占据主导位置,在大众文化的取向方面,也变得更为不同。尤其是当代的年轻人,对于电视剧、电影、流行音乐等新的文化艺术形式更加喜爱,对于粤剧的喜爱程度正在迅速的减退和消失,因而使红极一时的粤剧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

3 粤剧的现状

在粤剧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经历过多次沉重的打击和影响,并面临过失传的危险,但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仍然顽强地发展和流传到今天。但是,在新时代的社会发展中,商品经济逐渐占据主导位置,极大地改变了大众的文化取向。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众多的新媒体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使得粤剧进一步被人们忽视和遗忘。 在当前粤剧的发展当中,面临着十分尴尬的局面和十分窘迫的境地。各级政府部门虽然对于粤剧的发展加大了重视程度,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都没能给予粤剧发展良好的支持和帮扶,同时由于观众群体缺失,很多粤剧剧团资金不足,难以顺利的进行研究和开展活动。同时,许多民营粤剧演员无法达到良好的收入水平,甚至基本的物质生活都难以保障,因而很多粤剧艺人不得不选择转行,造成了很多粤剧人才的严重流失,对于粤剧的传承与保护十分不利。

在粤剧剧本方面,仍然沿用过去的老剧本,缺乏良好的创新发展。很多粤剧艺人对于现状较为满足,缺乏粤剧观念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而没有形成正确的粤剧发展思维。由于粤剧剧本缺乏活力、陈旧老套,因而不但年轻一代难以对粤剧产生兴趣,一部分老观众也逐渐失去了对粤剧的兴趣和喜爱。目前,在很多粤剧剧团进行舞台表演的时候,仍然沿用数十年前的经典曲目,几乎没有全新作品的出现。因此,对于当代粤剧发展来说,由于缺乏良好的创作热情,没有新的粤剧曲目,使得粤剧难以形成良好的艺术魅力。

另外,由于当代年轻人对于粤剧的兴趣缺失,因而造成了粤剧人才断层的现象,很多粤剧表演技艺由于后继无人,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随着老一辈优秀粤剧艺人的离去,在全国戏曲领域当中,粤剧更加难以重塑曾经的光辉历史。对于粤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来说,也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问题。而在当今社会中,随着人们文化生活的不断扩充,新媒体形式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喜爱,因而大多数年轻人对于粤剧缺乏理解和喜爱,甚至很多人都不知道何为粤剧。因此,造成了粤剧新一代人才和观众的双重断层,使得粤剧的传承十分堪忧。

4 粤剧的传承与保护

在岭南文化、广东民间文化中,粤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不过在当今社会中,由于丰富的音乐艺术出现在社会中,因而极大地影响了粤剧等传统的戏曲文化艺术形式,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失去对粤剧的喜爱。另外,作为人类非物质遗产的粤剧,之所以会走到濒临失传的境地,与其自身剧目老套、观念守旧是离不开的。在技术手段、演绎形式、经营机制等方面,都缺乏应有的创新与改革,难以有效吸引年轻一代观众的喜爱,因而对粤剧传承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此,应当采取积极的措施,透过非物质遗产的角度,对粤剧进行更为有效的传承与保护,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粤剧的失传。

4.1 培养粤剧新人

青年人才的短缺,是粤剧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应当加强对粤剧新人的培养和扶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学习粤剧。政府部门可以采取一些文化鼓励政策,联合粤剧艺人开设粤剧艺术培训班。在粤剧进校园当中,也可以邀请优秀的粤剧艺人,组织和建立粤剧活动社团,集中对粤剧具有兴趣的年轻一代,进行大力的培养和教育,使其能够加大对粤剧艺术的了解,从而更好地传承和保护粤剧文化艺术。

4.2 加强粤剧宣传

作为非物质遗产,在粤剧的传承与保护当中,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其职能,加强对粤剧艺术的宣传。例如,建立粤剧艺术专门的博物馆,或对粤剧文化的典籍进行编撰。还可以在其他的一些艺术形式当中融合与宣传粤剧艺术,如在卡通电影《刁蛮公主憨驸马》,就是为了传承和发扬粤剧艺术而制作的。还可以成立一些青少年的粤剧团,并积极组织参加各种活动和演出,通过各种形式对粤剧进行宣传,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和了解粤剧。

4.3 保护粤剧老艺人

很多粤剧优秀的表演形式及曲牌等,都随着老一辈粤剧艺人的离世而失传,因而对粤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应当加强对粤剧老艺人的保护,组织粤剧老艺人进行演出,并指导弟子演出,记录影像资料并进行妥善的保存。对粤剧老艺人应当建立艺术档案,保护其所拥有的粤剧艺术,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从而避免大量优秀的粤剧艺术资料的失传。

4.4 融合粤剧与教育

在对粤剧进行传承与保护的过程中,除了挑选有条件的学校开展粤剧进校园外,还可以在学校中开设相关的专业,如粤剧戏曲赏析、粤剧文化鉴赏等课程,带领学生学习和掌握传统的粤剧文化知识,并且不断进行创新。例如,可以在粤语地区学校的音乐课程中增加优秀粤剧曲目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掌握。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优秀的粤剧演出,对粤剧产生良好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为扩充粤剧人才作基础储备。

4.5 紧跟时代贴近生活

在过去的粤剧发展传承当中,演出的很多剧目往往过于陈旧,缺乏创新。在很多大型的粤剧演出当中,表演的曲目大多是数十年前就流行的曲目,其所表达的内容大多是古代或旧社会的故事,缺乏良好的现代感。因此,现代的人民群众对于这种传统粤剧曲目的喜爱程度不断降低。随着社会快速的发展和变化,粤剧应当基于当前社会的实际情况,紧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创作出贴近人们当代生活的优秀作品,反映出当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引起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观众群体,使粤剧的传承与保护能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4.6 改变传统观念形式

近年来,为了改变粤剧观众群体不断减少的情况,一些粤剧团开始尝试全新的演出方式和演出地点,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效果。例如,广州粤剧团曾经连续举办粤剧茶座,主要表演粤曲、折子戏、粤剧选段等优秀节目。广东粤剧院也进行粤剧进校园表演,取得了较为良好的反响。在广东一些地区,也出现了很多私伙局的形式,使得民间粤剧组织得到了一定的复苏。此外,广东地区还对一些粤剧演出剧院进行了重新地装修和修葺,并组织大量的演出,使得粤剧艺术逐渐回到社会大众的视野当中。

5 结论

粤剧作为岭南文化中的代表,在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使得粤剧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历史内涵得到了更好的体现。但是,在现代粤剧发展中,由于各种原因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为了更好地对优秀的粤剧艺术进行传承和保护,应当透过非物质遗产的角度,针对粤剧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扶持,从而更好地传承与保护粤剧艺术。

参考文献:

[1] 肖稚.澳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图片展暨粤港澳“粤剧――保护、传承与发展”座谈会[J].南国红豆,2010(04):81.

[2] 陈晓燕,吴镇武,刘灏,黄静珊,王琪,吴斯敏,吴梅红,罗丽.跨界对话:粤剧的普及与教育――《广府华彩》观后高校师生座谈会[J].南国红豆,2010(05):12-16.

[3] 居地希.广州市井音乐生活中的“剧场”与“舞台”――兼论粤剧传承与茶楼经营的共生性发展[J].怀化学院学报,2015(07):90-93.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粤剧   物质   曲目   遗产   艺人   喜爱   演出   形式   优秀   艺术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