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花山乡春节习俗的地域文化特征与现代变迁

花山乡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城东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哀牢山西坡,花山乡政府所在地距离景东县城60公里。境内居住着汉、彝、哈尼、拉祜、回、藏、瑶、傣、白等15种民族,少数民族占33%。在花山乡这个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春节习俗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花山乡现实春节习俗

(一)大年三十

在花山乡,大年三十要载松庭,有些当地人说,松庭代表给家人带来平安。载好的松庭需正对着家里的堂屋,要在松树上挂上红布,过完正月十五、十六才把松庭去掉。大年三十主要的风俗活动有贴门联、挂灯笼,献饭、放鞭炮、吃年夜饭等。现在多数农户都是从集市上购买春联,亲笔书写春联的家庭已不多。堂屋的正门与大门必须贴上春联,客房、卧室与厨房也要贴上春联。春联内容涉及辞旧迎新、家庭平安、幸福吉祥、财源广进等。有的家庭还在堂屋与大门处悬挂大红灯笼。大年三十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吃年夜饭前需献饭,以缅怀先人,祈求家庭幸福平安。大年三十年夜饭很丰盛,几乎家家户户都吃鸡和鱼,通常吃不完都会有些剩余,在农村有着年年有余的说法;年夜菜饭一般需凑足双数,六个或者八个。献饭完毕,一家人便团坐一起吃年夜饭。

(二)大年初一

每年大年初一都在花山寺(又名天华寺)举行弥勒会。民众自发地来到花山寺,登高远眺、祈福求财。早晨,在花山寺大殿内进行洞泾会演奏,演奏的曲目为《银生雅韵》,演奏时间将近1个小时。临近中午,由民间自发组织的文艺队进行文艺表演。花山最有特色文艺表演要数杀戏,在一阵出征的戏号声后,扮演兵丁4位女子手持花灯在场内来回窜动,代表战场上的千军万马,四位男子则身穿古装戏服,手持木制砍刀,上演《三战刘从》剧目。几位演员边唱边砍杀,再现了古代时期激烈的战争场面,最后以正义一方获胜全戏告终。文艺表演结束后,群众纷纷围成圆圈,开始打歌。打歌的大部分套路是模仿动物和生产劳动的,带有浓厚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的痕迹。舞者围成圆圈,有领舞者在排头领舞,领舞者也是乐器伴奏者,歌场的主要伴奏乐器有葫芦笙、三弦、笛子等。

(三)大年初二至正月十六

初二至十六,在花山乡,若有小孩拜纪干爹的,大年初二这天要去拜干爹,而且需拜满三年。刚结婚的新婚夫妇,女婿要去岳父母家拜年。春节拜年成为了花山乡一个习俗,通过拜年增进了人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大年初三、初四,有些家便开始恢复日常的劳作,而有些家则请客吃饭。年后,嫁出去的姑娘一般要回娘家探亲,与家里的父母、兄弟姐妹团聚,借这个时期,召集亲戚朋友吃饭,共度春节欢聚的时刻。

二、花山乡春节习俗的地域性特征

第一,呈现出丰厚的春节文化活动氛围。花山乡人民热爱文艺,喜欢乐器,在当地文化精英对民族民间文化的推动下,促进了春节文化活动的发展,花山寺也为民间文艺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各式文艺活动的开展,满足了群众节日期间的文化需求。春节期间,群众展示才艺与欣赏文艺并存,娱己又娱人。

第二,杀戏表演成为当地春节活动的焦点。花山乡旧时春节期间的玩灯、耍灯的习俗虽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作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杀戏,逐渐成为吸引外来游客眼球。目前杀戏作为春节文艺活动表演的组成部分,它的唯一性和地域性已成为当代花山乡春节文艺活动的焦点。

第三,群众打歌成为节日狂欢的重要渠道。春节是人们庆祝丰收,放松休息的时节,而打歌则是人们喜迎新春,庆祝狂欢的方式之一。在花山乡打歌不是少数艺人的专利,打歌是全民参与性的活动。花山乡的打歌不限于大年初一的庙会活动,同时在乡镇街道空旷的地方,村寨的庭院,便可组织群众打歌。打歌不仅丰富了花山乡春节文化活动,且增添了节日的热闹和喜庆氛围,使春节成为全民共享,全民欢庆的节日。

第四,节日中的文化共享与民族交流。花山乡居住有15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各民族相处过程中,对各民族的风俗禁忌相互理解与尊重,在相处过程中求同存异,共同促进。对民族民间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方面,不分彼此,共同促进节日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正如花山乡独有的杀戏而言,如今表演杀戏的人员有汉族、哈尼族、彝族等民族,人们不会简单地认为杀戏专属于某个民族,在杀戏的传承上打破了民族的限制,各民族为花山乡杀戏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春节习俗的现代变迁

在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中,部分农村青年男女选择外出进城务工,使得一些传统文化习俗的传承受到的影响。过去,在花山乡有玩灯的习俗,年前腊月二十七、八扎灯,正月初二出灯,并到各家各户去拜年朝贺。现在,随着一些玩灯老艺人相继去世;年轻人外出打工,年前才返家过年,年后并离开家乡,年轻人大量的外出,逐渐失去了文化的传承人与接班人;加之现代传媒的介入和普及,年轻人越来越多青睐于今天的网络影视,现代传媒对少年儿童的影响,使得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喜好的电视节目,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及兴趣逐渐减少。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媒体日新月异,以及人们生活、工作日益流动的今天,节日中的传统习俗、文化传承逐渐受到威胁。春节无疑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我们不仅希望春节时合家团圆,上演精彩纷呈的文艺活动,对那些有着优秀传统,特色鲜明的春节习俗和文化需较好的传承与发扬下去,这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我们每一个文化持有者和传承者的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山乡   习俗   春节   文化   春联   文艺活动   大年   地域   年初   特征   节日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