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文化的“无为”思想对“创新教育”的阻碍

一、引言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是厚重的岁月积淀,更是璀璨的文化缩影。五千年的文化熏陶早已渗透于我们的思想、行为,价值取向以及道德标准。特别是作为文化源头的儒、道二家,其影响更为深远和广泛。然而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其进步性,积极性,也有其阻碍性,消极性。当今社会文化日趋多元,新旧思想交替碰撞,对于传统文化的扭曲与误读也是比比皆是。如何择取符合个体和社会发展的内容并非易事。关键看我们如何去客观的进行分析、解读。

二、道家思想中对创新教育的阻碍因素

通过对道家思想的研读,我们从中总结出三点要素。分别是道家天法自然的世界观与创新教育人治观念的相悖。道学中相生相克的辩证思想对于求新、求异的否定。以及道家学派所倡导的绝圣去智的核心教育思想对于创新教育的一些不利因素。

1.人治教育观与道法自然世界观的矛盾

道,作为道家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永恒存在的,揭示着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道家主张道法自然,人治顺应天治。反之便会破坏原有秩序造成危害。在这里人治的范围包含的很广泛,既包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先进技术的提出,也包括一些新思想的提出。教育的理论,方法,技巧的创新也是一种人治。从道家角度来看,教育发展自有规律。这正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一种体现。也正是这种思想使得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时候,时刻有一种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惰性思想。首先我们不否定道家理论的正确性,但是我们必须认清的是我们在遵循这种理论时不能存在歪曲和误解,道家所讲的无为是不妄为非不作为。如果说道家的这种思想体现在而今的教育中。应是对当下这种过度加工,过度雕琢的所谓的天才计划的批驳。是对这种现行社会中产生的将教育过程尽可能的缩短,过分强调结果的忽视教育客观规律的病态教育的驳斥。而非是要我们对教育创新静观其变袖手旁观。

2.对于道家相生相克辩证思想的误读

道家认为事物都是在对立的关系中衍生的,正所谓有无相生,难易相承,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事物一分为二,相互转化。而最为理想的模式就是一种守恒的状态。创新思想的产生必然要出现两个问题,一是打破原有平衡,增加不稳定因素。二是新思想也有利弊,若是弊大于利我们又该如何处之呢。《道德经》中有云: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混乱,有忠臣。老子认为仁义也好,智慧也罢,表面看来似乎有益,但是人们不要忽视了其相反的一面。 众所周知,教育本身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传统的模式未必会适应当下的发展。但为何我们在提到改革与创新时,总会出现各种反对之音呢?究其原因,正是这种隐含的辩证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对我们的教育活动产生着影响。一方面,教育者担心教育上的改革创新会变革长久以来形成的教育大环境,甚至忧虑教育创新会使教育的质量下降,甚至还不如不改革之前。

3.绝圣去智的无为教育思想

无为思想反映在教育上主要体现为绝圣去智的教育理念。绝圣去智出自《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去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老子认为所谓的仁义道德都可视为巧利是统治者扰民的有为是欺骗百姓的冠冕堂皇的文饰。更是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根源。而这种有为体现在教育上既是教育方法的运用,教育理念的更新,及教育实验的进行。老子历来是抨击知的。其认为知与欲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天下每每大乱,罪在好知知者,争之器也。局势更迭,文化先行。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教育,教育和文化可以说是一种相互辩证的关系。一方面,文化要通过教育传播,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也促进了人思想的不断发展。而思想的发展就会引起时局的动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子是不主张实施教育的。他提出少学寡欲,绝学无忧,其做法就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即教育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知常一个是无为。知常指的是要遵循教学规律,这在今天也是为大众所承认和认可的。而无为指的是要不给予人为的干涉,最好是要不给予任何的干涉。绝圣去智的教育理念在今天来看可以理解为教育无须固定的模式,更不要抽象的理论,教育的规律不是外在的约束而是内在的推动。

三、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信息主导的时代,而创新思想正是知识信息产生的源泉。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只有以强大的民族创新能力为支撑,才能建设起稳固的知识经济型社会,由此可见创新教育地位之重。杨振宁教授曾说:西南联大教会了我严谨,而西方却教会了我创新。 现在的中国教育正是处于这种知识掌握有余,而创新思想不足的状态。有人说教育改革千头万绪,实施改革必将工程浩大。我认为纵然如此,改革思路若是从文化角度出发也必将有迹可循,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积淀的国家。也只有从根源上研究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比较彻底的解决因此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取文化之精华,弃不利之因素。及时矫正人们对于文化理解的误区。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未来,民族才会有希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道德经   思想   道法   道家   老子   规律   理论   自然   知识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