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与西方文化

外语学习与西方文化

引言

在以往的外语教学活动中,人们由于受美国的结构主义和生成语法的影响,只强调句法,强调语法层面上的正确性,很少有人顾及在实际情景中语言使用的适宜性,即跨文化交际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人们忽视了从词义到语用,从文化知识到有效交际等问题。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仅有外语语言知识,不具备外语语言能力,更不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就偏离了外语教学的目标,失去了学习外语的意义。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的学习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年级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继续打好语言基本功,学习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综合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显而易见,在外语教学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固然重要,但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更为重要,它能使语言知识得以实际运用,决定着跨文化交际的成效。

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1.1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还是文化的结晶,更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语言既是文化的表现形式,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文化涵盖着承载其内涵的语言,同时制约着语言形式,并不断地将自身的精髓注入到语言之中,成为语言的文化内涵,成为语言表现的基本内容。如果没有语言,文化就将无法传承;如果没有文化,语言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及其区别

2.1“语言错误”是在交际时出现了语法方面的不合适或者使用了和标准英语有距离的句子结构或语篇行为。语言错误的出现大多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交际者受自身的语言水平所限制,交际时出现了种种语法错误,如措词问题、词序问题、句型问题、时态问题,等等;第二是交际者在交际时由于心理等因素,如紧张、害羞、遗忘等所出现的语无伦次的语法错误;第三是交际者在交际时由于母语的干扰或者是因为粗心大意而出现的一系列语法错误。以上几种语言错误在交际时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交际的质量和效果,但往往不会引起交际对方的反感而使得交际能够得以持续。

2.2“文化错误”是在交际时交际的一方使用了“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语言或行为”。文化错误的出现也有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交际者自身目的语文化知识的缺乏,不了解西方文化的基本内涵,用自己母语文化知识的习惯无知地触犯了交际对方的隐私或者禁忌的范畴。第二是在交际时交际一方因粗心大意而忽视了交际对方的文化背景,说了或者做出了对方难以接受的语言或行为。第三是交际一方明了对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因种族歧视而故意说了或者做了触犯交际对方的隐私或者禁忌的范畴。无论什么样的文化错误,都会严重影响交际双方的情绪情感,有时甚至会引起严重冲突,发生大规模群殴,甚至发生战争。

2.3“语言错误”和“文化错误”的本质区别。在交际过程中,语言错误是可以得到交际对方的原谅的。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语言错误只是在语言运用方面的技能欠妥或者表达上的不适宜,而交际一方的当事人并无任何恶意。因此,语言错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交际的效果,但绝对不会引起交际对方的反感而终止交际。相反,文化错误要比语言错误让人更加难以接受,因为交际对方有时会误认为另一方存在主观上的故意,他可能认为你是在有意侮辱,或者故意歧视他的民族或他本人,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应该得到同等的重视。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把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融入语言知识的传授中,使两者有机地结合,使语言知识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文化背景知识的习得过程。

3.“文化错误”的类型及应对措施

3.1“文化错误”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是不适宜的。比如称谓上的错误,与外国人打招呼或告别的错误,等等。第二类是文化习俗方面不可接受的错误。比如常常给别人不适当的建议或者以“自贬”来表示谦虚的行为。第三类是不同价值观的冲突问题。比如不同文化的“隐私”和禁忌的范畴的不同:在中国,人们常谈的话题,而在西方国家可能就是隐讳莫及的隐私。第四类是学生对西方文化认识的片面性。他们常常以点带面,把西方社会的某一种现象归纳成西方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些文化错误应该首先在态度上认真对待,这样才能有效纠正。

3.2应对措施。第一,加强学生对表面上明显的文化特征的识别。比如开车左右舵的区分。第二,通过比较的手段发现两种文化的迥异之处。比如中国的传统疗法“刮痧”在西方引起的强烈反应。第三,通过分析后可以接受的东西。比如有一澳籍越南年轻男子因贩毒于2005年在新加坡被处以绞刑。在运尸飞机抵达墨尔本机场的当天,有数千人在机场点亮蜡烛迎候(其中有其家人,朋友,但大部分是陌生人),他们的痛苦怜悯之情令人难以想象,就连时任澳大利亚总理的霍华德也前往教堂吊唁之事,若不经分析中国人是很难理解和接受的。第四,学生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地感受对方的文化。人们常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文化习得也一样。学生应时时处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感受其文化内涵、领会其文化精髓,如此才能真正理解、融入其文化之中。

结语

尽管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人们已经认识到文化知识和语言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教学理念,但我们还应该反复强调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强调文化知识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润滑作用。如何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如何更好地把文化知识的习得和语言知识的传授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获,成为既有扎实的外语功底,又有渊博的文化背景知识的高级外语专门人才,是外语教育者仍然要面对的一个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   外语教学   母语   英语   内涵   外语   错误   语言   知识   文化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