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中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初探

一、开窗户

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入了三首毛泽东诗词,即《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和《七律长征》。这些诗词内涵丰富,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而毛泽东诗词共有一百四十多首,仅学这三首,远远不能反映毛泽东诗词的全貌。为了让同学们学到更多的毛泽东诗词,继承这份丰厚的文化遗产,我便利用校本课的时间开设专题,指导学生学习。

用校本课来学习毛泽东诗词,不同于语文课上学毛泽东诗词那样要细咀慢嚼。它只要读准字音,正确断句,疏通一下大意即可。对某些精彩的语句,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如:《水调头游咏》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如果像《杂言诗八连颂》那样较长的诗,就把拒腐蚀,永不沾和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名句抄给大家背一背就行了。

谜语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适中的疑难性、广泛的知识性和很强的文学性,深受初中生的喜爱。可初中生谜语知识知之甚少,对谜语只有感性认识,猜谜主要靠直觉。于是在校本课上我向同学们系统介绍了谜语知识,穿插进行猜谜训练。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谜语的起源、特点、分类、结构、谜格等知识,还掌握了一些猜射技巧和制作谜语应遵循的一些规则。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对同学们的智力开发也很有帮助。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几副对联,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只能对那几副对联进行分析,而对联知识介绍得不多。在校本课上,我又把对联作为学习内容。在学习中,同学了解了最早的对联是后蜀皇帝孟昶在桃符上写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孙髯翁撰的大观楼联,共180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等对联常识。掌握了对联的基本知识,熟记一些著名对联,如蒲松龄书斋上的对联。此外,笔者还向他们讲述古今对联高手的故事,如解缙、纪晓岚、鲁迅、毛泽东等,将对联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熔为一炉,开阔了学生眼界。

把毛泽东诗词、谜语和对联等作为校本课的教学内容,目的不是要学生成为这些方面的专家,而是给他们打开一扇传统文化的窗户,为他们献上一份文化大餐。

二、凿通道

当今社会,知识的系统性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知识的综合性。在校本课上,我除了介绍系统知识外,还力求使这些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毛泽东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伟大的人物。他的诗词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二十世纪初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前的风云变幻。如毛泽东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这段历史,历史教材中介绍得很简略。学习毛泽东在这段时间写的《西江月井冈山》和《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等十首词,可以让同学们更清楚地了解井冈山火热的斗争生活,从而加深对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意义的认识。

在对联的园林中有一类是行业对联。如中药房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理发店对联: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等。学习了这些对联后,我们也要求他们为我们周围的不同行业撰写对联。有人为清水池浴室写的对联是 一池清水洗涤万种污垢,千层热浪温暖百姓身心。有为服装店写的对联是 衣服大小先进来试试,价钱多少再坐下谈谈。有为富康大酒店写的对联是来宾不分贫富,饮酒勿忘健康等等。这些对联从技巧上看还显嫩了点,但所写内容基本把握了职业特征,还是应该肯定的。

在谜语的猜射过程中,我也有意识地出一些能涉及不同学科的谜语给他们猜。如:

泰坦尼克号寿终正寝。(打一课文作者名。白头格)(谜底:程海,《三颗枸杞豆》的作者)

步入坦途。(打一数学名词,秋千格)(谜底:平行)

掌柜的。(打一物理名词,梨花格)(谜底:电阻)

河水销尽方行舟。(打一化学名词)(谜底:溶解度)

黑旋风扯招。(打古代一丞相名)(谜底:李斯)

小鸟翅膀折断了。(打一国家名)(谜底:南非)

千层浪的依然聚,万阵风吹永不沉。(打一植物)(谜底:浮萍)。

知识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在校本课上打开通道,与所学众多科目联系起来,激活学生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实现了知识的沟通与综合。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不再是以前的线条型,而是网络型的。

三、搞活动

我们认为校本课不能上成单一的知识课,而应该是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智力开发融为一体,寓教于乐。为此,笔者在校本课上开展了一些活动。

学习了几十首毛泽东诗词以后,我要求同学们找毛泽东诗词之最。开始他们有畏难情绪,我就给他们列举了几个例子。如:作者最好的朋友算人间知己吾与汝(杨开慧)(《回新 郎别友》);最锋锐的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十六字令三首》);最激动人心的场面百万工农齐踊跃(《蝶恋 花从汀州向长沙》)。不久,全班同学便找出不少可以称为最的例子。如:最贵的笔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最简单的事只几个石头磨过(《贺新郎读史》)把这些内容汇总以后,有40多条。可见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是很高的。

学习了对联知识和谜语知识以后,还要求同学们在校本课上讲对联故事、谜语故事。

我们从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出发,选择了能满足学生求知欲望的知识作为校本内容,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使同学们在每一堂课都有所收获。这样,小而言之,把原来不起眼的校本课上成了与语数外等主课一样不可或缺的课。大而言之,把诗词、谜语、对联等知识作为校本课的学习内容,也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传统文化   井冈山   革命根据地   智力开发   校本   谜语   谜底   对联   诗词   知识   内容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