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校文化的基本功能

大凡称得上文化的元素,都具有一定的功能与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影响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学校文化因其组成与性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功能,先进的学校文化具有突出的积极功能,而消极的学校文化则会削弱其效能,甚至表现出负向功能。例如,矛盾与冲突的组织文化,必然带来组织整合、行政运作方面的困难,并导致组织效能的低下。学校组织的保守性,决定了学校组织文化强调稳定、平凡、规范的一面,这往往使学校陷于封闭、呆板,排斥创新与改革。形式主义盛行的组织文化具有反民主、反专业的负面功能;落后的组织文化具有反革新、反适应等负面功能,影响学校组织适应环境持续发展的能力;功利主义的组织文化则追求实惠,具有反教育、反理想、反价值的负面功能,等等。学校文化从整体上来讲,更多的是积极向上的文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六大基本的正向功能。

一、导向功能

学校文化是学校领导者与教育者有意安排和引导其发展方向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折射出社会文化的主体导向,并对学校自身发展及其学生身心发展起着向导作用。在一所文化氛围浓郁的学校,学校提倡什么,崇尚什么,学校成员就倾向于追寻什么,仿效什么。学校管理者将通过各种文化活动,把师生员工引导到学校既定的发展方向上来,使之在确定的目标下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学校文化的导向功能一般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值取向导向,当学校的发展目标为师生员工所吸引、接受和认同,便会焕发出极大的工作和学习热情,就会在潜移默化的氛围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从而产生一种信念与力量。二是行为目标导向,学校文化指导着学校成员确立合理的需求和纯正的动机,采取得体的行为。三是制度导向,学校文化有助于师生的行为活动及其互动关系稳定在特定的组织规范内,使人除了顺着它走之外,别无选择,只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和既定的目标去努力。中小学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导向,尽量以优质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多样化需求。学生至上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深入人心,学校文化将教职员工引向对学生人文的终极关怀。

二、规范功能

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也可称之为约束功能,即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对学校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精神状态、心理素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学校文化的规范功能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制度文化的强硬约束力量,二是道德因素的软性管制作用。就前者而言,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活动框架和行为准则,且与学校主流文化保持一致,学校所有成员都必须无条件地遵守,不允许搞特殊化。就后者来讲,学校文化中蕴含的道德因素以及诸多无形的、非正规的、不成文的“潜规则”,虽然不像校纪校规那样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却会让成员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人们为了取得心理平衡而自觉地服从团体规范,接受学校的共同理想与价值体系,进而表现出共同的做事方式和处世态度。有学者将大多数组织成员在主导或者说强势的做事方式的左右中形成的不约而同的某种方式,称其为“内隐规矩”,而将做事方式中体现的对某个问题的价值判断,称之为“内隐概念”。正是“内隐规矩”和“内隐概念”带给组织成员自觉自主地自我管理与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单纯硬性约束带来的不足与偏颇。有研究表明,在学校、科研单位这样一些组织中,软约束的作用更大更持久。不过,对于一些新办学校尤其是新兴民办学校的情形不完全是这样。这些学校由于兴办的时间大多不很长,文化积淀不够厚重,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一个过程,制度转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需要一个更长的过程。因此,这些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硬性约束作用。

三、教育功能

学校文化具有教育功能是由文化的基本属性决定的,文化本身就含有培养、培育、教养、教化的意思。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学校中的各种教育教学及管理活动,无一不是围绕学校的教育目标展开的。无论是校内的各种媒介、场馆、教学设备,还是良好的校风、校貌、各种规章制度,以及悠久的学校历史传统和独特的办学风格,都以其蕴含的文化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教育着身处其中的学生,从而使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展现出来。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考察,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就是社会化的过程。人的社会化实质上是人的“被文化”,只有“被文化”或者说只有通过文化的培育,才能成为社会的人,“文化”是人从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必要条件。学校文化作为学校传统的历史产物,所有学校人都生活于其中,接受文化的培养,吸取文化传统的智慧和营养,被塑造成社会有用的人才。对于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而言,生活服务性工作占有相当的比重,但不能冲淡教育教学这一永恒的中心工作,必须特别突出学校文化的教育功能。无论是物化环境,还是制度规范,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都应该蕴含教育的意义,充分体现其育人价值。

四、凝聚功能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为师生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与组织信仰,是一种强有力的凝聚剂,具有无形的不可低估的凝聚人心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凝聚力主要指群体成员对自己所在群体的向心力,是促使人们集合在一个群体或组织中的情感或合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个体对所在群体及其成员的情感表现,是一种使其组织成员对某些人感到更亲切更有共同语言的情感。优秀的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师生员工便会滋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大家都乐意在这里学习、工作与生活,无时无处不感到自己的荣辱得失与学校息息相关,主动将个人的理想、作为、命运与学校的前途、发展、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些新创办学校、新组建学校以及民办学校,其师生来源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学校文化的凝聚,人心便会涣散,促使离心力的滋长。这些学校从建校之日起,就要高度重视学校文化的凝聚功能,唤起和激发师生对学校的深厚情感,把每个成员的人格力量和智慧资源凝聚在学校共同目标和理想追求上来。值得指出的是,社会系统的基础是人类的态度、知觉、信念、动机、习惯及期望等心理因素,在社会系统中,将个体凝聚起来的主要力量是心理的力量,而不是生物的或金钱的力量,金钱有力量于一时,但难以长期维持群体凝聚。由此可见,学校培养师生员工的团体意识,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最有效的手段不是经济刺激,而是培植学校文化。

五、感染功能

学校文化从其呈现的方式来看,可以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两大类,更多的时候表现为隐性的文化。学校文化的功能主要通过环境与氛围,给师生以感染和影响。所谓感染,是指通过言语、表情、动作、气氛及其他方式,引起别人相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一种现象。这种感染功能,在校内表现为对师生员工的浸染,在校外表现为向社会各界的辐射。学校是师生工作、学习的主要场所,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师生整天都浸泡在学校特有的氛围里,自然而然地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所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学校文化对师生的浸染过程宛如泡菜的浸制过程,“泡菜坛子”中因“浸水”不同而浸泡出不同味道的泡菜。例如,同样的原材料黄瓜、豆角,浸在酸水中就成了酸黄瓜、酸豆角,浸在甜水中便成了甜黄瓜、甜豆角。从这种意义上讲,学校文化对师生的影响,也像鱼缸里的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鱼儿的生长。另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校的师生员工对本校的人和事总会感到比局外的人和事更为亲切,更加关注,更有共同语言,也更容易相互影响。当学校文化发展到较高水平,形成了自身特色和一种文化强势的时候,就会以各种形式向社会辐射,影响到一定范围里的其他社会组织及其成员。如“五四运动”由北京大学等学校师生发起,便是学校文化感染、辐射功能的表现典型。

六、激励功能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控制机制,能够引导和塑造成员的态度和行为。学校文化能够极大地鼓励教职员工的工作激情,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所谓激励,就是通过外部刺激,使个体产生出一种情绪高昂、奋发向上的力量和热情。良好的学校文化通过对学校成员的精神鼓励、肯定赞许、信任尊重以及其他无形的传统作风,来实现对师生员工的激励。学校要努力营造“人人受重视、个个能发展”的文化氛围,让每个成员的出色工作与所有贡献都能及时得到有形或无形的肯定、赞赏与褒奖。这样将有效地激发每个成员的责任心、事业心、荣誉感和成就感,自觉地为获得新的更大的成功而不懈努力。值得推崇的是,学校文化对个人的激励作用不同于经济或物质刺激手段,后者功利性强且作用短暂,前者虽显得无形,但其激励作用更加久远,更有利于组织的团结和谐。学校文化除上述功能外,还具有稳定、调控、咨询、发展等功能。这些功能在学校办学实际中并不是单一地显现,常常整合地发挥着作用,只是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事务上,各项功能凸显出各自的重要性。如学校处于初创阶段时,文化的导向、规范、凝聚和稳定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步入正轨或进入良性循环后,学校文化的教育、感染、激励和发展作用则更为重要。学校文化的各种功能的表现形式更多是柔和的、内隐的,其综合功能也是持久且强大的。学校通过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这种实力称之为“文化软实力”。在激烈的竞争之中,“软实力”往往胜过“硬实力”。正如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先生所言:三流的企业靠产品,二流企业靠营销,一流的企业靠文化。学校的运营与管理也是如此,往往是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从科学管理再迈向文化管理。若想打造一流名校,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必须塑造先进而独特的学校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社会文化   师生员工   学校   文化   基本功能   师生   导向   成员   作用   力量   组织   功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