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探析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一、不同的饮食观念

1.饮食结构

在中国,人们的传统饮食习俗是靠以植物性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杂粮,然后辅以蔬菜,外加少量肉食而形成的餐饮形式。中国人也习惯于以热食、熟食为主,这也是中国人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这点就和中国古老的文明和发达的烹调技术有关。而在西方,其人民秉承着游牧民族、航海民族的文化血统,以渔猎、养殖为生,传统的饮食习俗靠以动物性食料为主,并辅以采集、种植,肉食较多,吃、穿、用都取之于动物。这是由于高热量、高脂肪类的饮食结构比较适合高纬度的地理和气候。这样就形成了生熟结合,蔬菜很多时候以前菜沙拉方式出现的多样化的饮食结构。

2.饮食观念

除此以外,中国人的饮食偏重于“味”,这样可以说中国的饮食是“感性”的,而西方则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主要是由于西方人认为不管食物的色香味如何如何,但是营养绝对要放在首位。中国饮食之所以独特,关键就在于它的味。而美味的产生,在于多样化的烹调,使食物的本味,加热以后的熟味,加上配料和辅料的味以及调料的调和之味,交织融合协调在一起,使之互相补充,互助渗透,这样就充分体现了中国精致和独特的烹饪艺术,即重内在(菜点的味)而不可以修饰其外表(菜点的形和色)。在西方则可说是截然相反的,西餐重外而非内也是众所周知的。西餐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然其烹饪方法可谓是千篇一律,如牛排,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也无论是纽约还是洛杉矶,其口味都是一种味道。

3.不同的烹饪方法

中国人对饮食的需要不只是维持生命的需要,它更是一种审美、欣赏、精神享受。在中国,烹饪是一种艺术、是一门学问,它跟其他艺术一样,有其自身的技巧性和学习性,所以烹饪在中国一直都是一门艺术,有极强的趣味性,也颇具有游戏性。中国的烹饪的方式非常多样化,有炒炸焖爆、煎烩煮蒸、烤腌冻拌、拔丝 和糖醋等包罗万象做法。因此即使是同一道菜,不同的厨师都会做出不同的口味,而且不同的地方都会有它的特色菜。然而西餐菜肴的烹饪方法相对中国菜就更为简单易学,主要方法也就无非烧、煎、烤、炸、焖五种。在烹调过程中,对调味和菜品的重量与时间要求很精确。不过西方人对食物的要求并不在食物的色香味,而是营养的摄入,其他则没有什么要求。所以西方食物品种极少,做法也很单一。

二、不同的饮食礼仪与方式

中西方的饮食礼仪与方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异。在中国,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任何一个宴席,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只会有一种形式,就是大家团团围坐,共享一席,常见于方桌和圆桌。方桌能够体现中国传统的尊卑礼仪,而圆桌则能更好的造就一种礼貌、团结的气氛。同时中国人在宴会里还讲究劝菜、劝酒这一礼仪,则表达的是其一种热情好客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人们之间相互礼让。相互尊重的美德。在西方宴会上,食品和酒只是作为一种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是通过与邻里的交流达到一定的共识,并结为友谊。目前,西方更流行的是自助餐,这样更有利于相互了解,交谊的目的也很明确。而在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在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古代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讲礼仪,循礼法,崇礼教,重礼信关于中国人的宴席座次礼仪,守礼仪,是中国人数千年的传统。“不学礼,无以立”,礼的核心是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是中国民众已经习惯和风俗化了的社会性行为准则、道德尺度与各种礼节。所谓“礼节民心,让则不争”;“衣食既足,礼让以兴”,礼就是个人利欲心的节制和人群利益的调度。讲礼,就是要谦恭退让,“礼”与“让”往往相连,这就是“礼让”一词的由来和义释。

三、中西饮食对象的差异

根据中国人和西方人的身体特征可看出其饮食的差异。中国人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这是由于中国的饮食结构的作用。在中国人的日常菜肴里,素菜是非常平常的食品,荤菜也只有在节假日或生活水平较高时,才进入平常的饮食结构,所以自古便有“菜食”之说,菜食在平常的饮食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中国人主张以植物为主菜,这与佛教徒的鼓吹有着千缕万丝的联系。他们视动物为“生灵”,而植物则“无灵”,所以主张素食主义。根据西方植物学者的调查,中国人吃的菜蔬有600多种,比西方多六倍。而西方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其特征也很明显: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这也是与西方的饮食特点密切相关的。西方人普遍认为菜肴是充饥的,所以专吃大块肉、整块鸡等“硬菜”,而且也自认为其饮食结构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其发达的食品加工业为其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营养。西方人在介绍自己国家的饮食特点时,觉得比中国更重视营养的合理搭配,有较为发达的食品工业,如罐头、快餐等,虽口味千篇一律,但节省时间,且营养良好,故他们国家的人身体普遍比中国人健壮:高个、长腿、宽大的肩、发达的肌肉;而中国人则显得身材瘦小、肩窄腿短、色黄质弱。有人根据中西方饮食对象的明显差异这一特点,把中国人称为植物性格,西方人称为动物性格。另外,西方人喜欢一日多餐,这比中国人的一日仅二三餐科学。从饮食结构上看,中国人每天进食的蔬菜比西方人多得多,而西方人虽每天进食大量蛋白质,但肠胃功能却因进食纤维素太少而受到影响,因此消化系统的患病率及患癌率均大大超过中国;中国人喜爱粗粮,而西方人偏爱精白粉等细粮。而实际上,粗粮所含营养物质要比细粮多;中国人爱吃植物油,而西方人做菜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此外每天还摄入大量黄油。怪不得美国人心血管发病率特别高:中国城乡居民都喜爱豆浆、豆腐、豆芽等豆制品,而西方人却往往“敬而远之”;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西方人则无此爱好。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的饮食观念、不同的饮食礼仪与方式及饮食对象的研究出发,揭示了中西方饮食文化中所存在的大量差异。其差异归根究底还是体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差异。也给学者带来了启示,然而,这些差异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化而逐渐变得模糊。也希望中国人以不要再只注重菜的色、香、味,而也要注重它的卫生与营养了,这样才更有利于国民的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西方文化   差异   目的   交谊   中西方   探析   西方人   宴会   中国   饮食文化   礼仪   中国人   饮食   饮食结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