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视觉下的邢台梅花拳文化研究

保护视觉下的邢台梅花拳文化研究

一、问题提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民族的记忆、历史的活化石,我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各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与发展。邢台市历史上为五朝古都,建城史约3500年,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拥有许多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做好邢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以及继承和弘扬这些传统文化,维护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展现邢台市的独特文化魅力,构建和谐小康社会、努力建设邢台市先进文化、发展区域经济,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邢台梅花拳的现状

(一)地域环境

地域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传统文化创造的自然基础。人类的活动必须以一定的地域环境为依托,不同的自然环境,使生活于该环境的人类必须选择相应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差异,又使人类所创造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特点。邢台一带的广大农村,民风淳厚、崇文尚武,为梅花拳在此地传播与发展奠定了现实基础。特别是广宗、平乡、威县,自古以来就有崇文尚武的历史文化传统,尚武之风是这些地域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和人文特征,为后世梅花拳的传播和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二)人文环境

梅花拳是广泛流传于邢台一带的 民间传统拳种,深扎根于民间。农村或较贫困地区传统文化习俗更好的得到秉承,武术师徒制传承制度依然可见。师徒传承制度自古以来就是武术传承的主要途径,左右着各个拳种的传播和发展。民间传统武术的择徒、授徒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武术文化空间,是在特殊人文环境背景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武术传承途径。师徒传承从传播者、传授技艺、传播途径、传播对象、传播效果,是一个完整的人文文化展现。受民间习俗师徒制和地域人文环境的影响。梅花拳自公开以来就表现出周密的组织性,有文场和武场之分。文场敬祖师,研究拳理,有文化典籍世代相传,它集佛道儒三教学说和周易之理为一体,修身养性,炼神练气,称为文功。因此,梅花拳又被称为文化拳。

(三)文化空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经济、社会的发展给民间传统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民间文化消失或濒临灭绝。同其他文化形态面临的境况一样,梅花拳的传承和发展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原来的拳场在这种背景下也就不存在了。而梅花拳又多以口传身授形式授徒,但是,现在能够全面掌握梅花拳绝技的拳师都已年迈或去世,许多技艺面临失传的境地,尤其是梅花桩几近灭绝,因此亟须加强对梅花拳的抢救和保护工作。

三、邢台梅花拳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内容认识模糊

保护的核心是传承人;二是技艺层;三是器物层;最外层是传统文化中的思维方式、伦理道德、行为操守等即精神层。置于核心地位的传承人是保护的关键,他是技艺层和精神层的重要承载着和传递者。技艺层是传承人技艺内容传授与习练者之间互动过程,是主要过程。器物层是固定资产,保护内容包括拳谱、器械、手抄文本等文物以及遗址,这些需要妥善归档保存和管理。精神层是一种无形文化,这种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健身价值、科学价值、历史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等。

(二)传承与传播方式单一

受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诸多拳种传承后继乏人现状较为严重。邢台梅花拳文化在传承过程中也难以避开武术与生俱来的门派观念、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等带有浓厚宗法色彩的传承观念,致使许多优秀武术传承人脉日趋式微,甚至出现有源无流的现象。

(三)保护体制仍不健全,经费短缺且利用率低

基层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体制和运作能力仍较薄弱,相当一部分市、县级保护工作机构尚未健全,许多地方尚没有专门、专业工作人员,理论研究仍落后于保护工作的实践。政府投入财力不足,导致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整理、保存管理以及现代化科技手段难以实施,不少地方政府只管申报,后续无财力安排专项保护经费,技术配备不足。

(四)缺乏相关立法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要有法律保障。目前,由于缺乏完善多层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套法律保护,比如行政法规和传承人知识产权法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具体操作和实施。

四、邢台梅花拳文化保护措施

(一)原真性保护

传统的原真性是事物维持原貌的前提,原真性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门类保护与传承的首要条件。传统武术梅花拳是以肢体语言为符号,十分容易发生变异,是其保护工作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只见物、不见人、只见形、不见魂。对梅花拳的保护与传承,旨在对其原真性进行保护。保持原真,就是为了维护梅花拳活动所在地原生态地域与人文环境的延续和发展,就是维护梅花拳文化遗产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的内在统一。如果在对梅花拳保护工作当中,人为地加上一种外来文化,人为扭曲原生态文化,梅花拳内在价值就大大减弱。

(二)本土文化生态完整性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农村的青壮年迫于生活的压力外出打工或者求学,使梅花拳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的拳场在这种情况下也就不存在了。如今在广大农村适逢农闲之时,遗留下来的点灯设场的习俗不应遗弃,应该更好的延续下来;同时也是巨大生活压力背景下所需要的一种全村民共同娱乐活动的一种形式。加强文化生态学的宣传,使人们认识到维护本土性完整对梅花拳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保护本土文化生态完整性使梅花拳更好的延续和发展才有可能。

(三)传承主体的保护与开发

受市场经济冲击,梅花拳活动频繁的广大农村的农民,纷纷走出山乡到城里打工,致使农村许多民间梅花拳文化活动逐渐消失。对于这一现象,地方政府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建立起传承人保护基金会。且要积极组织开展梅花拳文化活动,邀请那些尚健在且熟知梅花拳历史、经典、通晓文理、武艺高强、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定期进行讲学、设场、传拳传艺。辅之他们以适当的物质奖励,使他们不为生计发愁,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梅花拳传播上来。

(四)传统与现代传承方式关系的处理

传承就是延续。梅花拳的传承应包含二个方面,一个是本土特色的师承方式;另一个是具有普遍意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现在学校教授的武术是西方体育模式化的武术,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仅起到了武术普及教育的作用。学校教育依然,没有择徒拜师的过程,看似学员众多,却不会产生拳种流派的传人。但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学模式的优势,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方面的教育,特别要把传统武术纳入教育体制,进行有效的、系统的、科学的传播,从而提高我们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唤醒文化战略意识,为保护传统武术营造一个有文化知识、高水准的人文环境,做到梅花拳自身内在保护与传承的系统性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统一。

五、结语

文化空间的破坏,给传统武术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使大量优秀传统拳种频临危险乃至消失。梅花拳作为传统武术一个典型个案,不得不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武术保护敲响警钟。在理论方面,切实期望在对加强传统拳种的保护策略上,更多地得到学术界的支持;在政府方面,加强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体育部门也要本着对文化负责高度,充分认识保护传统拳种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脚踏实地地深入民间进行调查,做好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保护工作。走适合传统武术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武术的兴盛,指日可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文化研究   邢台   邢台市   梅花   文化   技艺   传统文化   文化遗产   武术   物质   视觉   传统武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