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大萧条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启示

一、历史必然性

(一)经济周期运行的必然结果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根本性矛盾,即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之间的矛盾。所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爆发是必然的,那为什么会在1929年全面爆发,究其原因我认为是经济周期运行的结果。众所周知,无论是长期、中期、短期经济周期总是沿着顶点、收缩、谷底、扩张循环运行,而大萧条所处的时期为三个时期重叠的谷底,所以大萧条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而且,这更加重了大萧条的严重性,也导致长达十年涉及各个领域的大萧条。

(二)收入分配不均,经济泡沫严重

在二十年代,已经出现了当时被人漠视的若干不利于经济发展的趋势走向。当时经济的确繁荣一时,但是却在繁荣的背后却隐匿着被人们忽视的隐患。人们只看到了资本的繁荣,但农业却迟迟没有从战后的大萧条中完全苏醒过来,农民在这个时期中始终处于贫困之中。在这十年之中,新机器的应用将大批量的工人排挤掉了。

除此之外,广告的扩大,过于夸大了经济的繁荣假象,致使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盲目乐观。分期付款赊销的增加,致使预支消费,竭力膨胀消费品市场。但是有没有很好的信用保障制度为基础,这种让消费者们先消费后买单的做法存在着非常巨大的风险。一方面是由于它刺激抬升了资本投资的区间,另外方面是由于能否最终结清赊销款。若不能结清赊销的款项,那么这样的投资就不可能去获得合理补偿,巨大的投资规模就有可能导致经济陷于巨大的危机。分期付款赊销等手段刺激了强烈的消费需求,而这种需求又必将会引起投资的迅速增长。因此,当这种消费需求最终衰退下来时,这些被消费需求挤兑进场的资本,就必然会被困顿于经济危机之中。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些强烈的消费行为,也就不可能拥有这么巨大的投资和投机行为,也不就可能发生1929年的经济危机。

(三)市场不规范

大萧条期间,处在市场自由放任时代到国家监管时代的转变期。胡佛总统采取一系列积极地反萧条措施,他主张市场的自由化,但是却对政府的作用认识不够。政府政策运用稚嫩不成熟,市场不规范缺乏监管,导致过度的投机资本汇入金融市场。过度投机结果只能是资本价格的暴涨、暴跌,从而引发资金流向;资金流向的改变会引发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性暴增,进而导致通货膨胀;过度的投资,最后形成通货紧缩,呆坏账增加,最终会使得经济失去流动性的润滑,就会被困在通缩里,从而形成经济大萧条。

(四)对危机认识不够

二十年代产生的经济繁荣,主要是因为自然资源相对较为富足,第一、二产业生产增长,技术和科技进步,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消费扩大和对外贸易兴旺。但是,很多美国人的困顿处境和国民经济之间存在着某些薄弱环节,因此导致了大萧条的爆发。尽管如此,一直直到二十年代末,许多美国人还盲目地相信繁荣经济仍然能够继续下去,并没有对社会各种隐藏的危机以足够的重视以及预防措施。在此之前,历史上也曾出现过经济衰退的情况,但是无论从时间和影响力上来说都无法与大萧条相比,只需市场调节就可度过。人们没有遇见过这种危机,自然无从应对。正是这次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人们才开始有了规避危机的意识。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大萧条促进了后来经济周期性的研究,为以后规避经济危机提供了很好的历史借鉴。

二、历史启示

发生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即便它已经时过境迁,但是人们对大萧条仍然十分关注, 无非是为了避免历史重蹈覆辙。在二战之后,世界经济更是飞速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加强,经济危机频繁发生,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周期缩短。经济大萧条让后人看到了胡佛政府和罗斯福政府的巨大差异,认识到政府在克服经济危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面对危机政府必须要稳定民心、取信于民。

(一)充分健全市场机制,将市场无形之手与国家有形之手相结合

在充分建立市场机制看不见的手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与自动调节经济活动的同时,充分利用政府有形的手干预的作用,经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本身存在的各种缺陷。这样也能够使得在经济高涨时防止投资和信用贷款过度增长,避免因为总体经济过热和过度繁荣招致的衰退和萧条隐患。大萧条和胡佛政府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让我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而罗斯福开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和新政策,不但让当时的美国走出了经济的大萧条的困境,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修正,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对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具有深远而又意义的影响。

(二)灵活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面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各个政府必须立足于各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相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现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作用与配合达到双赢局面。

(三)完善金融体系

经济大萧条最先是由金融危机引发的,金融业制度和市场出现的混乱和大规模投机活动对此次经济危机大爆发起到了推进的作用。因此,增强金融市场的信息的开放度、约束和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修缮金融体系的弊端是十分重要的。在这其中,政府要充分地发挥其监督和引导作用,帮助金融市场建立健全、稳健、有序的金融体系,增强抵抗金融危机的能力。

(四)各国加强合作

经济大萧条,最先引发于美国,进而涉及到整个全球的资本主义世界,造成了灾难性的破坏。然而,在克服大萧条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时,各个国家都进行了损人利己的行为,这样便使得使危机更加严重。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往来可称之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在克服金融危机过程中,各国政府更需要增强一种全球合作意识,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论文   文化论文   历史学   萧条   赊销   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   繁荣   启示   危机   作用   政府   经济   历史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