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类电厂取(排)水影响水环境问题的探讨

摘要: 在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建设项目的水资源论证是强化水资源科学管理、实施水资源许可证制度的有力保障。根据项目特点,分析主要涉水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重点进行系统论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关键。

以电力行业为例,分析了火电厂、水电站、核电厂的主要涉水影响因素,如温水排放造成的热污染、下游河道生态需水、低放射性废液排放造成的辐射影响等问题,并指出了分析论证中需把握的技术路线。关 键 词: 温排水;生态需水;低放射性废水;水资源论证;电厂中图分类号: TV2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4179(2008)17-0012-031 问题的提出针对建设项目实施所涉及的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与论证是非常必要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将主要内容概括为建设项目所在区域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取用水合理性论证、取水水源论证、取水和退水影响分析及相应的补救或补偿方案的建议等四大方面。

实际上所有的论证都是围绕项目实施后对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水能、水功能等水资源特性和水环境、水生态影响的分析而展开的。项目的主要涉水影响因所在区域水资源状况、项目类型、水域环境容量等的不同而呈现差异性。

就长江流域而言,水资源量相对较丰沛,建设项目对水资源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对水环境及水生态的影响,而其中关键性的影响因素往往关系到水资源论证的总体结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SL/Z322-2005)为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的编写提供了全面而详细的目次,而如何在兼顾全局的基础上体现项目论证的差异性,抓住主要因素,突出主要影响,则是水资源论证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以电力行业中取用水量较大的火电、水电、核电为例,探讨在水资源论证中如何甄别电厂项目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并进行重点分析与探讨。

2 几类电厂取(排)水影响分析2.1 火电厂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火电厂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外排废污水造成的。火电厂的废污水主要分为3大类:温排水、工业废污水和生活用水。

随着火电厂设计水平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在火电厂设计中一般都将工业废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回收再利用,基本实现废污水的“零排放”。在此背景下,温排水产生的影响就凸显为火电厂建设运行对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主要影响问题。

而且一些地区火电厂与核电厂沿江密集规划分布,势必造成温排水影响的相互重叠和累积。因此,温排水是火电厂的主要涉水影响因素。

2.1.1温水排放的限制标准问题对于温排水的允许排放温度和允许影响水域范围,目前我国还没有规定明确的限制标准,只是有些行业对用水水温进行了限制。已有的与水温有关的水质标准规定包括:①《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其中规定了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每周平均最大温升不大于1 ;平均最大温降不大于2 ;②《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规定农田灌溉的水温不大于35 ;③《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规定“排污口所在水域形成的混合区不得影响鱼类洄游通道”;④《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指出温水排放引起海水水温升高超过当地、当时水温4 时,可视为热污染。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通过对我国几大水系鱼类及水产动物共65种的抽样调查,通过急性热冲击试验、热回避试验、最大起始致死温度和持续热影响的试验,探讨了我国渔业水域的废热排水和鱼类影响的温度标准,认为我国夏季废热排水最高温度珠江水系和湛江沿岸水域不得超过36 ,长江和钱塘江水系、黄河水系不得超过35 ;黑龙江和松花江水系不得超过26 ;大连湾近岸水域不得超过24 ;西北地区冷水性鱼类水域不超过21 。且各水系最大水温变化范围不能超过 3 。

其它大量的研究也表明,当增温幅度大于3 时对鱼类的危害比较明显。2.1.2温排水影响分析温排水影响分析应在温排水数学或物理模型模拟、水生生物调查、上下游取水用户调查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

如果火电厂分多期建设,数学和物理模型还应模拟多期工程同时运行的工况。如果火电厂上、下游还有其它热源,模型还应模拟其它热源与火电厂同时运行的工况。

温排水影响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展开:

(1)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分析。在水生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水环境   火电厂   水系   水温   鱼类   水域   水资源   电厂   建设项目   污水   因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