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天然气更重要-综合新能源论文(1)

一、什么要节约天然气?1.天然气资源最为紧缺:我国天然气工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勘探开发,还是消费量及消费结构都与世界水平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的天然气资源量占世界总资源量的2%,居世界第10位,探明储量是占世界天然气总探明量的0.9%,居世界第20位;1999年世界天然气总产量为23296亿立方米,我国仅为252亿立方米,居第17位,是占世界总产量的1%稍多一点。我国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仅为2%左右,预计到2010年也不过6%,而世界平均水平已达23.5%。

在资源量,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和在世界上的位次,电力和石油都比天然气要好的多,电力可以由化石能源和可在生能源转换得来,电力产量在世界上居第2位;石油资源比天然气好,石油产量在世界上居第5位。(能源政策研究,能源数据2001年版)。

2.天然气的经济性差。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蕴藏在西部新疆和四川等地,在气田附近用于代油,代煤经济性较好,但我国能源消费主要在东南沿海,如果用长输管道远距离输送,就会使天然气成本大大升高, 从国外进口天然气,亚洲地区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高于欧美;因此在东南沿海地区无论是使用国产或进口天然气,都存在成本高,经济性差,缺乏竟争力。

拿北京目前的能源价格,天然气不仅竞争不过煤炭,也竞争不过电力。北京民用天然气每立方米1.7元,民用电价0.393元/千瓦时,1立方米天然气可以换4千瓦时多的电力,(国外一般1立方米天然气足能换2.5~3千瓦时电力),所以北京市民用电比用天然气便宜,而且用电比用天然气方便,干净,居民都倾向于用电。

3.进口天然气条件并不比石油好。我国提出节油,是因为世界石油资源有限,国际石油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油价波动很厉害,估计今后油价不可能大幅度降低,大量进口涉及能源安全。

其实天然气和石油一样,物价是我国天然气资源并不比石油好,要扩大天然气消费量,同样需要大量进口,进口天然气要签订照付不议合同,进口天然气比进口石油的条件更苛刻,天然气价格与石油价格连动,天然气比石油储存有困难得多,因此进口天然气的风险并不比石油小。

二、应当怎样使用天然气?所谓节油,节电都是指通过加强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以减少从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电力和石油资源。节电和节油都包括代用,甚至可以说代用比节约更为重要,能够主见功效。

不过各自对代用的理解不同,电力更多地考虑用电力去替代其他的能源,如代油、代气、代煤、代油等等,这种代替不是减少,用电而是增加电,似乎与节约挂不上钩;而石油却更多地考虑用其他能源代替石油,如用电代油,用气代油、用煤代油,这种替代可已减少,石油消耗,还可以勉强叫做节油。例如代油的措施可以是:-- 用煤、煤制气、天然气和其他能源替代石油;-- 不允许烧油的工业锅炉和窑炉禁止烧油用其他能源替代;-- 用天然气发电机组和燃煤发电机组替代燃油机组;-- 严禁新建柴油机组,现有的柴油机组要限期淘汰,用大电网供电替代,(实际上是用煤电,天然气电替代、仍废煤、天然气代油);-- 以燃料油为原料的化肥厂要尽可能用天然气代油,煤代油;-- 以轻油为原料的化肥厂要采用水煤浆加压气化粉煤气化等措施减少轻油消耗;-- 玻璃窑、陶瓷窑要用天然气,煤气替代重油;-- 加强电气化铁道建设,用电气机车替代燃油机车;-- 用天然气汽车,电动汽车、地铁、城市轻轨替代燃油小汽车;-- 农用燃油机械(包括农业排灌机械)用电动机械替代。

电力部门在70年代和90年代两次发展燃油机组,都因燃油价格暴涨而被迫实施代油措施。据统计1999年我国尚有燃油大机组1830万千瓦,发电468亿千瓦时,燃油1360万吨,(中国农业2001年8期吴敬儒文章),国家电力公司统计2000年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机组中有燃油机组1053万千瓦,燃油1042万吨。

目前对于替代燃油机组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用燃煤大机组替代,另一种是寄希望于天然气,保留原料油机组用天然气代燃料。其实中国使用天然气发电也是有教训的,过去曾经建设过天然气发电厂,后来由于天然气落空而不能发电。

现在又出现了天然气发电热,据有关部门统计与预测,发电外用天然气量20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天然气   轻油   新能源   燃油   机组   节约   能源   石油   电力   我国   资源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