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小电网矛盾及相关问题-综合新能源论文(1)

大小电网联网是客观规律。大小电网之间的矛盾过去有,现在有,今后还会有,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矛盾的核心是经济权益,焦点是电网和供区市场,关键是集权与分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实质是垄断和反垄断的竞争。就四川来讲,矛盾的一方是正在重组的华中电网公司的分公司或子公司---四川电网公司;另一方是四川的地方电力,主体是中小水电,即农村水电。

涉及农村水电管理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县级电力体制和农村供用电体制改革,以及属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基础产业的农村水电企业的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关系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省情出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坚持电力工业体制改革的方向,保护和调动中央与地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电力与水利等各级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包括农村水电在内的整个电力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现分5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若干观点

1、我省幅员辽阔,自然、经济条件差别大,城市、县镇、农村用电点多、面广、分散,要求不同,而水能资源遍布全省各地,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中小水电资源丰富。目前我省中小水电资源开发程度仅为19%。

过去在发展国家电力的同时,地方、群众发挥当地水能资源优势,开发农村水电和建设配套电网,解决了国家电力难以解决和不可能解决的广大老少山边穷地区的农村、县域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用电需要。客观实际决定我们在积极发展国家电力的同时,必须大力发展以中小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以适应和满足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不同特点的用电需求。

2、电力体制属于生产关系范畴。改革电力体制就是改革不适应电力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电力生产关系。

从现阶段我省电力生产力状况看,虽然近几年出现了电力供需矛盾缓和,但这是低用电水平下出现的缓和,是用不上电、买不起电、自主选择用电基本为零情况下出现的缓和,是暂时的、脆弱的,经不起市场需求的上扬和供给的波动,从中长期讲远不能适应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事实是我省电力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发展很不平衡,反映为全社会人均用电水平、农村人均用电水平、特别是老少山边穷地区农民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极低。

当前全省人均年用电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县及县以下人均年用电量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2/3,盆周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还有50多万人口没有用上电。而全国人均用电量只达世界平均水平的1/3。

必须长期坚持“多家办电”、“大中小微并举”、“多种电网成份并存”的方针,保护和调动全社会办电的积极性,保护和调动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大中水电和绿色能源小水电的积极性,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电力生产力,并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3、在社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现阶段,发展电力生产力的多层次、多模式,决定电力生产关系的多层次、多模式。中央、地方办电必然带来中央、地方管电,电力、水利办电必然带来电力、水利管电。

我国《电力法》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务院电力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电力基本大法明确规定了电力管理部门主管电力和有关部门分管电力的关系。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在宏观上、整体上行使监督管理职能与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实施行业监督管理,两者并行不悖。

一个是宏观管理,一个是行业具体管理,各行其能,各尽其责,相得益彰。不能宏观部门管微观,行业部门管宏观,更不能宏观部门什么都管,只此一家,形成行政垄断。

4、中国发展农村水电,采取分散布点、就地开发、就近成网、成片供电的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电气化,比较好地解决了世界上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能源、环境和消除贫困等共性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世界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到中国学习经验。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论文   工学论文   交通运输   山边   电网   用电量   新能源   管理部门   监督管理   水电   矛盾   大小   水平   电力   农村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